咏国民党纸币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这是著名诗人袁水拍讽刺当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诗。
竹笋焖肉诗
无竹令人俗,
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笋焖猪肉。
这是苏轼写的诗,是不是和你印象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风格相去甚远?
为什么这两首诗的风格和我们学的诗不太一样?这其实都是打油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打油诗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关于“打油诗”中“打油”一词的来源,却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和好奇。特别是关于“打油”是指酱油还是菜油的疑问,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打油诗的起源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是由一位名叫张打油的读书人创造的。据说,有一次张打油外出打油(这里的“打油”指的是购买或提取食用油),恰逢天降大雪,整个天地被白雪覆盖。他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了一首名为《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雪景,虽然全诗没有一个“雪”字,但雪的形神却跃然纸上。此诗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为人们所效仿,并将此类风格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的特点
打油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俗易懂:打油诗的语言通俗易懂,用词俚俗,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诙谐幽默:这类诗作往往带有幽默色彩,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达到逗人一笑的效果。
不拘格律:打油诗不受平仄、对仗等格律限制,创作自由度较高。
反映现实:许多打油诗以社会现实为题材,通过幽默讽刺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由此可见,“打油诗”中的“打油”并非指打酱油或打菜油,而是一个人的名字——张打油。打油诗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 学)
咏国民党纸币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这是著名诗人袁水拍讽刺当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诗。
竹笋焖肉诗
无竹令人俗,
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笋焖猪肉。
这是苏轼写的诗,是不是和你印象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风格相去甚远?
为什么这两首诗的风格和我们学的诗不太一样?这其实都是打油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打油诗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关于“打油诗”中“打油”一词的来源,却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和好奇。特别是关于“打油”是指酱油还是菜油的疑问,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打油诗的起源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是由一位名叫张打油的读书人创造的。据说,有一次张打油外出打油(这里的“打油”指的是购买或提取食用油),恰逢天降大雪,整个天地被白雪覆盖。他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了一首名为《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雪景,虽然全诗没有一个“雪”字,但雪的形神却跃然纸上。此诗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为人们所效仿,并将此类风格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的特点
打油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俗易懂:打油诗的语言通俗易懂,用词俚俗,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诙谐幽默:这类诗作往往带有幽默色彩,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达到逗人一笑的效果。
不拘格律:打油诗不受平仄、对仗等格律限制,创作自由度较高。
反映现实:许多打油诗以社会现实为题材,通过幽默讽刺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由此可见,“打油诗”中的“打油”并非指打酱油或打菜油,而是一个人的名字——张打油。打油诗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