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原野上,我们偶尔会看到成片的紫色或粉色的牵牛花,它攀援在枝头、围墙,给这个静谧的季节增色不少。但是你可能想不到,这其实大概率是偶遇了著名的恶性入侵物种——圆叶牵牛。那么,圆叶牵牛到底是什么?
美丽的绞索
圆叶牵牛的藤蔓非常坚韧,对其他植物来说就如同绞索一般。同时,绿色的牵牛叶子也会遮挡寄主的阳光,根系则与寄主植物争夺水和氮磷等养分,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
作为大豆、棉花、高粱、玉米地里的主要杂草,圆叶牵牛在每平方米2~8株的密度下可以使大豆减产25%~43%,与干旱共同作用时,可使玉米生物量减少71%,大豆生物量减少79%。
事实上,圆叶牵牛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在野外通过排除或削弱本土植物来破坏生态系统。圆叶牵牛生长迅速,结籽量大,能够快速地覆盖大片区域,而它开出的美丽花朵则恰到好处地消除了我们的戒备。
从美洲而来
圆叶牵牛的原产地在中美洲的亚热带地区。在1890年时,我国就有栽培圆叶牵牛的记录,当时是作为观赏植物引入。然而今天,它已经遍布我国从南到北的很多地方,成为野外常见的杂草。
事实表明,圆叶牵牛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可塑性,如在干旱条件下,圆叶牵牛叶片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效率会提高,根的生物量分配会降低,而且会倾向于产生更大的种子。而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圆叶牵牛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化。如在原产地,它的典型花色是紫色,而在美国东南的入侵地区,已经发现了白色、蓝色、粉色、红色和紫色等至少8个色型,在我国也有多个色型记录。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在很多地方,圆叶牵牛对除草剂也发生了针对性的独立演化,获得了一定的抗性。
需及时清除
我国有两种牵牛。除了圆叶牵牛之外,还有一种是裂叶牵牛,后者的多数叶子在前端分成三四个小片,整体看有点像鸭的脚掌。裂叶牵牛也不是本土植物,最可能的产地是美洲,但它具体的来历目前还不甚清楚。它在我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并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一些纠缠。也正因此,牵牛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观赏品系,全面清除有一定的阻力。当下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园艺中仍可以使用牵牛的人工品系,但要防止其逃逸,且圆叶牵牛必须从园艺中移除;野生的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则应该及时从生态系统中清除。
目前防控牵牛,尤其是圆叶牵牛,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中,依靠在耕作的特定时期使用除草剂来大面积清除,零星散发则靠人工清除。但这还不够,如今,牵牛已深度侵入到我们的环境中,山间、野地和路边都可能会看到它。如果在野外且时间允许,尤其是遇到圆叶牵牛时,我们稍微驻足,在不损伤寄主植物的前提下,“残忍”地处理掉这份美丽,对保护本土生态是件好事。
(冉 浩)
秋日的原野上,我们偶尔会看到成片的紫色或粉色的牵牛花,它攀援在枝头、围墙,给这个静谧的季节增色不少。但是你可能想不到,这其实大概率是偶遇了著名的恶性入侵物种——圆叶牵牛。那么,圆叶牵牛到底是什么?
美丽的绞索
圆叶牵牛的藤蔓非常坚韧,对其他植物来说就如同绞索一般。同时,绿色的牵牛叶子也会遮挡寄主的阳光,根系则与寄主植物争夺水和氮磷等养分,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
作为大豆、棉花、高粱、玉米地里的主要杂草,圆叶牵牛在每平方米2~8株的密度下可以使大豆减产25%~43%,与干旱共同作用时,可使玉米生物量减少71%,大豆生物量减少79%。
事实上,圆叶牵牛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在野外通过排除或削弱本土植物来破坏生态系统。圆叶牵牛生长迅速,结籽量大,能够快速地覆盖大片区域,而它开出的美丽花朵则恰到好处地消除了我们的戒备。
从美洲而来
圆叶牵牛的原产地在中美洲的亚热带地区。在1890年时,我国就有栽培圆叶牵牛的记录,当时是作为观赏植物引入。然而今天,它已经遍布我国从南到北的很多地方,成为野外常见的杂草。
事实表明,圆叶牵牛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可塑性,如在干旱条件下,圆叶牵牛叶片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效率会提高,根的生物量分配会降低,而且会倾向于产生更大的种子。而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圆叶牵牛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化。如在原产地,它的典型花色是紫色,而在美国东南的入侵地区,已经发现了白色、蓝色、粉色、红色和紫色等至少8个色型,在我国也有多个色型记录。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在很多地方,圆叶牵牛对除草剂也发生了针对性的独立演化,获得了一定的抗性。
需及时清除
我国有两种牵牛。除了圆叶牵牛之外,还有一种是裂叶牵牛,后者的多数叶子在前端分成三四个小片,整体看有点像鸭的脚掌。裂叶牵牛也不是本土植物,最可能的产地是美洲,但它具体的来历目前还不甚清楚。它在我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并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一些纠缠。也正因此,牵牛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观赏品系,全面清除有一定的阻力。当下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园艺中仍可以使用牵牛的人工品系,但要防止其逃逸,且圆叶牵牛必须从园艺中移除;野生的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则应该及时从生态系统中清除。
目前防控牵牛,尤其是圆叶牵牛,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中,依靠在耕作的特定时期使用除草剂来大面积清除,零星散发则靠人工清除。但这还不够,如今,牵牛已深度侵入到我们的环境中,山间、野地和路边都可能会看到它。如果在野外且时间允许,尤其是遇到圆叶牵牛时,我们稍微驻足,在不损伤寄主植物的前提下,“残忍”地处理掉这份美丽,对保护本土生态是件好事。
(冉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