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文章详情
手机的NFC功能碰一下钱就没了?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3-27

  流言:近期,网络上出现一些视频,声称因为手机上的NFC功能开启,钱就被盗刷了。

  真相:NFC本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正常功能,“碰一碰”不会随意把钱财“碰走”。

  NFC到底是什么

  要了解NFC,就得先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办公楼使用的门禁卡,以及高速公路上使用的ETC支付,都是基于RFID技术。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读取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当被动式标签(如门禁卡)进入感应范围时,其内部线圈会因电磁感应产生微电流。借助这种无线供电方式,标签被“激活”并与读取器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实现身份识别、支付验证等功能。这种技术的妙处之一在于,需要读取的标签本身不需要随时供电。

  这也是为什么门禁卡那么轻薄——RFID技术让它不需要额外装电源就能跟门禁沟通。而有些RFID设备发挥作用的距离非常远,比如收费站用的ETC,它能在约10米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

  这样的技术固然很方便,但如果数据交换像ETC那样有效距离太远,日常使用拿来付钱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严重问题——一掏手机结果把隔壁店里账单给“刷”了。

  这时候就轮到NFC出场了,NFC原理与RFID非常相似,只是它不只能单向识别,还可以进行数据交换。NFC的全称是近场通信技术,一般只能在20厘米甚至更短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而正是因为NFC只能在很短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的特点,让它有了天然的安全性,能够在移动支付场景有比较好的应用。

  比如,很多银行卡都支持NFC功能。如果去商场里使用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手机,可能会发现商家不再需要和过去一样“刷”卡了,而是直接把收银设备靠近你的银行卡或手机,就可以读取信息进行交易。

  “碰一下”钱就会被盗刷吗

  很多线下店铺都出现了有“碰一下”支付功能的设备。这种设备不需要扫码或亮出付款码,只要解锁手机,放到感应区域就可以完成支付。但有人拍视频称因为“碰一下”导致卡上被盗刷了500元。支付宝安全中心已作出回应,该视频为摆拍。

  实际上,申请这类“碰一下”收款设备是需要商家身份认证的,并不能随意申请。退一步说,即便有人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了手持款设备,“碰一下”功能也必须在手机解锁状态下才能开启,所以并不会出现手机装在口袋里就被别人“碰走”钱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听信可疑电话,给自己的手机装不明来源的APP,或交给别人远程控制;对那些对安全使用手机和安全支付不太了解的亲友,可以提醒他们不要轻信骗子,并关闭这些可能导致骗子有机可乘的功能。

(科 中)


  流言:近期,网络上出现一些视频,声称因为手机上的NFC功能开启,钱就被盗刷了。

  真相:NFC本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正常功能,“碰一碰”不会随意把钱财“碰走”。

  NFC到底是什么

  要了解NFC,就得先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办公楼使用的门禁卡,以及高速公路上使用的ETC支付,都是基于RFID技术。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读取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当被动式标签(如门禁卡)进入感应范围时,其内部线圈会因电磁感应产生微电流。借助这种无线供电方式,标签被“激活”并与读取器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实现身份识别、支付验证等功能。这种技术的妙处之一在于,需要读取的标签本身不需要随时供电。

  这也是为什么门禁卡那么轻薄——RFID技术让它不需要额外装电源就能跟门禁沟通。而有些RFID设备发挥作用的距离非常远,比如收费站用的ETC,它能在约10米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

  这样的技术固然很方便,但如果数据交换像ETC那样有效距离太远,日常使用拿来付钱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严重问题——一掏手机结果把隔壁店里账单给“刷”了。

  这时候就轮到NFC出场了,NFC原理与RFID非常相似,只是它不只能单向识别,还可以进行数据交换。NFC的全称是近场通信技术,一般只能在20厘米甚至更短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而正是因为NFC只能在很短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交换的特点,让它有了天然的安全性,能够在移动支付场景有比较好的应用。

  比如,很多银行卡都支持NFC功能。如果去商场里使用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手机,可能会发现商家不再需要和过去一样“刷”卡了,而是直接把收银设备靠近你的银行卡或手机,就可以读取信息进行交易。

  “碰一下”钱就会被盗刷吗

  很多线下店铺都出现了有“碰一下”支付功能的设备。这种设备不需要扫码或亮出付款码,只要解锁手机,放到感应区域就可以完成支付。但有人拍视频称因为“碰一下”导致卡上被盗刷了500元。支付宝安全中心已作出回应,该视频为摆拍。

  实际上,申请这类“碰一下”收款设备是需要商家身份认证的,并不能随意申请。退一步说,即便有人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了手持款设备,“碰一下”功能也必须在手机解锁状态下才能开启,所以并不会出现手机装在口袋里就被别人“碰走”钱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听信可疑电话,给自己的手机装不明来源的APP,或交给别人远程控制;对那些对安全使用手机和安全支付不太了解的亲友,可以提醒他们不要轻信骗子,并关闭这些可能导致骗子有机可乘的功能。

(科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