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文章详情
荔枝越甜越致命?4~11岁儿童最需警惕?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6-18

  流言:广东一女子食用10斤荔枝,次日睡醒出现头晕不适、持续性鼻出血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荔枝病”,且4~11岁儿童更易得此病。

  真相:确实如此。

  “荔枝病”又称“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发病人群以4~11岁儿童较为多见。

  “荔枝病”一旦发作,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轻症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口渴、饥饿等症状。重症者可表现为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瞳孔缩小、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肝损伤与肿大,乃至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

  不过不必过度担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曾发文指出,需同时满足“空腹+大量吃+未成熟荔枝”三个条件,且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和暴发性脑病时,才可能因食用荔枝致死。

  不少人疑惑:荔枝作为一种高糖水果,为何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首先,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这两种物质会干扰人体生成葡萄糖、抑制脂肪酸代谢,导致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不能及时转化为血糖,从而诱发低血糖。

  其次,荔枝本身富含葡萄糖、蔗糖与果糖,若人体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降低血糖浓度,也容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空腹状态下,体内血糖水平较低,此时多食用荔枝,更是雪上加霜。

  而“荔枝病”之所以更易“瞄准”儿童,主要因儿童因体内激素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灭活胰岛素能力不足,更易患“荔枝病”,且病情发展快,症状出现早。成人空腹过量食用荔枝也可能引发“荔枝病”,但由于血糖调节能力更强,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不小心得了“荔枝病”,仅有头晕、乏力等较轻症状,应立即平卧,同时通过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家中常见食物来紧急缓解低血糖症状。需注意的是,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缓解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若出现抽搐、虚脱、休克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切勿擅自喂食食物或水,避免发生窒息。

  虽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放弃荔枝这种水果。只要避免空腹吃、适量食用、不熟不吃,且患有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患者少吃,糖尿病患者避免食用即可。

(科 中)


  流言:广东一女子食用10斤荔枝,次日睡醒出现头晕不适、持续性鼻出血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荔枝病”,且4~11岁儿童更易得此病。

  真相:确实如此。

  “荔枝病”又称“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发病人群以4~11岁儿童较为多见。

  “荔枝病”一旦发作,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轻症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口渴、饥饿等症状。重症者可表现为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瞳孔缩小、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肝损伤与肿大,乃至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

  不过不必过度担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曾发文指出,需同时满足“空腹+大量吃+未成熟荔枝”三个条件,且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和暴发性脑病时,才可能因食用荔枝致死。

  不少人疑惑:荔枝作为一种高糖水果,为何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首先,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这两种物质会干扰人体生成葡萄糖、抑制脂肪酸代谢,导致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不能及时转化为血糖,从而诱发低血糖。

  其次,荔枝本身富含葡萄糖、蔗糖与果糖,若人体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降低血糖浓度,也容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空腹状态下,体内血糖水平较低,此时多食用荔枝,更是雪上加霜。

  而“荔枝病”之所以更易“瞄准”儿童,主要因儿童因体内激素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灭活胰岛素能力不足,更易患“荔枝病”,且病情发展快,症状出现早。成人空腹过量食用荔枝也可能引发“荔枝病”,但由于血糖调节能力更强,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不小心得了“荔枝病”,仅有头晕、乏力等较轻症状,应立即平卧,同时通过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家中常见食物来紧急缓解低血糖症状。需注意的是,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缓解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若出现抽搐、虚脱、休克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切勿擅自喂食食物或水,避免发生窒息。

  虽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放弃荔枝这种水果。只要避免空腹吃、适量食用、不熟不吃,且患有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患者少吃,糖尿病患者避免食用即可。

(科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