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文章详情
科学求真 | 果糖正悄悄“改写”青少年大脑?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7-03

  流言:炎热的午后,一杯冰镇汽水带来的清凉甜蜜总能让人瞬间愉悦。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享受背后,却隐藏着影响大脑发育的风险。

  真相:确实如此。

  近期,某杂志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生命早期摄入过多果糖可能会干扰大脑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神经发育,甚至增加焦虑等情绪障碍的风险。

  果糖并非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恶魔”,但现代食品工业的加工方式让它变得无处不在。从碳酸饮料到面包、酸奶,甚至是调味酱料,果葡糖浆因其甜度高、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美国人的日常饮食中,果糖已占总热量摄入的10%~15%,而这一趋势正在全球蔓延。在中国,随着西式饮食的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含糖饮料消费量在过去10年中显著增长。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能正在悄然影响下一代的大脑健康。

  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大脑中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上——小胶质细胞。它们不仅是大脑的“清洁工”,负责清除死亡的神经元和代谢废物,还在神经突触的修剪和神经网络的优化中扮演关键角色。研究发现,当幼鼠在出生前后暴露于高果糖环境时,它们前额皮质区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残存的细胞也呈现出“怠工”状态,吞噬能力大幅下降。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影响甚至可以通过母乳传递——即使幼鼠没有直接摄入果糖,母鼠的高果糖饮食仍会改变幼鼠大脑的微环境,导致未清理的死亡神经元堆积,进而干扰神经回路的正常发育。

  为什么果糖会对小胶质细胞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分子机制后发现,小胶质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GLUT5的转运蛋白,专门负责将果糖运送至细胞内。一旦果糖大量进入,细胞内的代谢模式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果糖并不会像葡萄糖一样被用于能量供应,而是被转化为果糖-6-磷酸,进而干扰线粒体功能,抑制吞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甚至改变炎症因子的分泌模式。最终,小胶质细胞陷入一种“低活性状态”,无法有效执行其清理和调控职能。这种代谢劫持在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尤为危险,可能导致前额皮质与情绪调控中枢(如杏仁核)的连接异常,为日后的焦虑和认知障碍埋下隐患。

  这项研究的发现与人类流行病学数据惊人地吻合。2019年中南大学对8000余例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每日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比每日不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增加28%,抑郁评分平均高出15%。

  另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孕期选择高糖饮食的母亲,其子女在7岁时出现注意力问题的概率是普通儿童的2.3倍。这些数据共同描绘出一个令人警惕的现实:现代饮食中过量的果糖摄入,可能正在悄然改变着下一代的神经发育轨迹。

(科 中)


  流言:炎热的午后,一杯冰镇汽水带来的清凉甜蜜总能让人瞬间愉悦。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享受背后,却隐藏着影响大脑发育的风险。

  真相:确实如此。

  近期,某杂志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生命早期摄入过多果糖可能会干扰大脑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神经发育,甚至增加焦虑等情绪障碍的风险。

  果糖并非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恶魔”,但现代食品工业的加工方式让它变得无处不在。从碳酸饮料到面包、酸奶,甚至是调味酱料,果葡糖浆因其甜度高、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美国人的日常饮食中,果糖已占总热量摄入的10%~15%,而这一趋势正在全球蔓延。在中国,随着西式饮食的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含糖饮料消费量在过去10年中显著增长。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能正在悄然影响下一代的大脑健康。

  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大脑中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上——小胶质细胞。它们不仅是大脑的“清洁工”,负责清除死亡的神经元和代谢废物,还在神经突触的修剪和神经网络的优化中扮演关键角色。研究发现,当幼鼠在出生前后暴露于高果糖环境时,它们前额皮质区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残存的细胞也呈现出“怠工”状态,吞噬能力大幅下降。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影响甚至可以通过母乳传递——即使幼鼠没有直接摄入果糖,母鼠的高果糖饮食仍会改变幼鼠大脑的微环境,导致未清理的死亡神经元堆积,进而干扰神经回路的正常发育。

  为什么果糖会对小胶质细胞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分子机制后发现,小胶质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GLUT5的转运蛋白,专门负责将果糖运送至细胞内。一旦果糖大量进入,细胞内的代谢模式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果糖并不会像葡萄糖一样被用于能量供应,而是被转化为果糖-6-磷酸,进而干扰线粒体功能,抑制吞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甚至改变炎症因子的分泌模式。最终,小胶质细胞陷入一种“低活性状态”,无法有效执行其清理和调控职能。这种代谢劫持在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尤为危险,可能导致前额皮质与情绪调控中枢(如杏仁核)的连接异常,为日后的焦虑和认知障碍埋下隐患。

  这项研究的发现与人类流行病学数据惊人地吻合。2019年中南大学对8000余例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每日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比每日不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增加28%,抑郁评分平均高出15%。

  另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孕期选择高糖饮食的母亲,其子女在7岁时出现注意力问题的概率是普通儿童的2.3倍。这些数据共同描绘出一个令人警惕的现实:现代饮食中过量的果糖摄入,可能正在悄然改变着下一代的神经发育轨迹。

(科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