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喻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从字面上看,是将某人请入瓮里,那这里的“君”指的是谁?又为什么要将他请到“瓮”中呢?
“请君入瓮”故事来源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登基初期为了巩固统治,重用了一批酷吏,这些人以严酷的刑罚和善于罗织罪名著称,其中最为狠毒的便是来俊臣和周兴这两位。
根据《太平广记》引用唐代小说集《朝野佥载》的记载,“请君入瓮”里的“君”指的就是周兴。周兴虽出身寒微,但从小学习律法精通律法条文。武则天称帝前后,为了铲除异己大量任用酷吏之时,周兴便因办案效率高而一路升迁至秋官侍郎。
为了方便行刑逼供,周兴等人发明了多种残酷刑罚。其中最著名的“发明”之一,是将木椽子钉满铁钉,再把人绑在椽子上来回拖拉,名曰“肉脔”,史书说他“前后枉杀数千家”,可以说是血债累累。而让周兴“入瓮”的原因,则是有人告发其意图谋反。
公元691年,周兴遭人揭发与丘神勣勾结谋反,武则天得知后虽不确定真假,但秉持“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令同为酷吏之一的来俊臣去审理这个案子。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来俊臣深知周兴为人狡猾,普通的审讯方法根本没办法让他认罪,于是来俊臣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有一天,他特意邀请周兴来家里喝酒,席间装作不经意地问周兴:“要是遇到犯人不肯招供,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尚不知情的周兴随口便回答:“这还不简单?取一个大瓮,用炭火在周围烘烤,然后让犯人进到瓮里,这样犯人什么罪都肯招供。”来俊臣听后,立刻命人抬来一个大瓮,完全按照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烤热,然后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你就自己钻进这个瓮里吧。”
唐代的瓮高约三尺、阔口大腹,大号的瓮足以装下一名成年人。当炭火炙烤陶壁,瓮内温度迅速升高,要是人在其中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史书记载,周兴至此吓得立马“惶怖叩头伏罪”,最终被武则天流放岭南,但还是在半路便遭仇家杀害。不过,周兴作为酷吏,曾经发明各种酷刑迫害他人,最终却落入了自己设计的残酷刑罚中,可谓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所以人们才说,“看不见的陷阱,往往是自己设计的”。
(秋 杨)
“请君入瓮”喻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从字面上看,是将某人请入瓮里,那这里的“君”指的是谁?又为什么要将他请到“瓮”中呢?
“请君入瓮”故事来源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登基初期为了巩固统治,重用了一批酷吏,这些人以严酷的刑罚和善于罗织罪名著称,其中最为狠毒的便是来俊臣和周兴这两位。
根据《太平广记》引用唐代小说集《朝野佥载》的记载,“请君入瓮”里的“君”指的就是周兴。周兴虽出身寒微,但从小学习律法精通律法条文。武则天称帝前后,为了铲除异己大量任用酷吏之时,周兴便因办案效率高而一路升迁至秋官侍郎。
为了方便行刑逼供,周兴等人发明了多种残酷刑罚。其中最著名的“发明”之一,是将木椽子钉满铁钉,再把人绑在椽子上来回拖拉,名曰“肉脔”,史书说他“前后枉杀数千家”,可以说是血债累累。而让周兴“入瓮”的原因,则是有人告发其意图谋反。
公元691年,周兴遭人揭发与丘神勣勾结谋反,武则天得知后虽不确定真假,但秉持“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令同为酷吏之一的来俊臣去审理这个案子。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来俊臣深知周兴为人狡猾,普通的审讯方法根本没办法让他认罪,于是来俊臣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有一天,他特意邀请周兴来家里喝酒,席间装作不经意地问周兴:“要是遇到犯人不肯招供,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尚不知情的周兴随口便回答:“这还不简单?取一个大瓮,用炭火在周围烘烤,然后让犯人进到瓮里,这样犯人什么罪都肯招供。”来俊臣听后,立刻命人抬来一个大瓮,完全按照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烤热,然后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你就自己钻进这个瓮里吧。”
唐代的瓮高约三尺、阔口大腹,大号的瓮足以装下一名成年人。当炭火炙烤陶壁,瓮内温度迅速升高,要是人在其中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史书记载,周兴至此吓得立马“惶怖叩头伏罪”,最终被武则天流放岭南,但还是在半路便遭仇家杀害。不过,周兴作为酷吏,曾经发明各种酷刑迫害他人,最终却落入了自己设计的残酷刑罚中,可谓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所以人们才说,“看不见的陷阱,往往是自己设计的”。
(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