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4月24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西街小学组织四年级、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以“传红色基因 做博远少年”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山西省科技馆、中国煤炭博物馆与太原解放纪念馆,在科技探索、工业溯源与历史追忆中感悟时代精神,汲取成长的力量。
科技馆里启新思:探索科学背后的强国密码
上午9点,学生们在山西省科技馆开启首站研学。四大展厅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在“数学展厅”,他们徜徉于数学史的长河,聆听数学家轶事,亲手操作趣味实验,领略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宇宙与生命展厅”带领他们回溯宇宙的诞生、地球的演变、生命的起源,并揭开人体奥秘的面纱;“机器与动力展厅”展现了机械、能源与材料的革新历程,呈现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巨变;而“走向未来展厅”则聚焦环境、水资源与太空探索,展望科技如何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步入科技馆,犹如推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无限可能尽在眼前。科技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激发好奇心的殿堂。离开时,学生们手里的笔记本上写满了笔记,心里也种下了探索的种子。原来科学从不遥远,它藏在每一次思考和尝试里,等待大家去发现、创造。
博物馆中溯根源:触摸工业脊梁的红色脉搏
午后,大家走进中国煤炭博物馆。踏入展馆的那一刻,仿佛开启了一段跨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一头扎进煤炭的神秘世界。在博物馆里,不同种类的煤炭标本整齐排列,褐煤的质朴、烟煤的深沉、无烟煤的内敛,每一块都带着独特的印记,诉说着自身形成的漫长岁月。在四维动感影厅,学生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时空旅行,感受了煤炭的形成过程。在地下模拟矿井,学生们坐上矿车,沿着800米的参观路线缓缓前行,仿佛真的成为一名深入地底的矿工。古代煤窑的简陋、运输大巷的漫长、炮采工作面的震撼、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高效,不同时期的采煤场景一一呈现。
中国煤炭博物馆不仅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了煤炭知识,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煤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学生们在“煤炭文献馆”翻阅泛黄的《工人日报》,凝视矿工使用过的铁镐与油灯,在历史实物中感受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纪念馆前祭英烈:铭记三晋大地的热血丰碑
最后一站,学生们来到太原解放纪念馆。在解放太原76周年之际,在这片承载着英烈忠魂的土地上,在16.8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前,学校举行了“缅怀先烈 继承优良传统”祭扫活动。全体师生肃立默哀,向英勇无畏的先烈们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向长眠于此的408位英烈敬献花篮。活动中,学校副校长黄永善嘱咐学生们:“要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英烈精神,以实际行动向祖国,向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接着,少先队大队长郭珂熔同学带领少先队员们宣誓,立下庄严的誓言。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参观了太原市双拥展览馆和山西革命英烈展。通过历史实物、场景复原与沉浸式体验,学生们重温了太原军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感悟了革命英烈“以血肉之躯筑信仰长城”的壮烈精神。当学子的脚步与英烈的足迹“重叠”,当“拥军优属”的标语与“强国有我”的誓言“交织”,这次研学之旅便不再是简单的行走,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红色信仰的传续。
本次研学活动将“行走的课堂”与“历史的课堂”深度融合,通过“科学探索+工业溯源+历史追忆”的立体化实践,引导学生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在躬身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正如带队教师尹文静所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历史,更要让他们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博远少年。”
此次研学活动,是榆次区迎宾西街小学“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该校将持续开发红色课程,让三晋大地的红色资源成为立德树人的“活教材”,助力学生在追寻历史足迹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强国答卷。
(尹文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4月24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西街小学组织四年级、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以“传红色基因 做博远少年”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山西省科技馆、中国煤炭博物馆与太原解放纪念馆,在科技探索、工业溯源与历史追忆中感悟时代精神,汲取成长的力量。
科技馆里启新思:探索科学背后的强国密码
上午9点,学生们在山西省科技馆开启首站研学。四大展厅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在“数学展厅”,他们徜徉于数学史的长河,聆听数学家轶事,亲手操作趣味实验,领略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宇宙与生命展厅”带领他们回溯宇宙的诞生、地球的演变、生命的起源,并揭开人体奥秘的面纱;“机器与动力展厅”展现了机械、能源与材料的革新历程,呈现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巨变;而“走向未来展厅”则聚焦环境、水资源与太空探索,展望科技如何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步入科技馆,犹如推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无限可能尽在眼前。科技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激发好奇心的殿堂。离开时,学生们手里的笔记本上写满了笔记,心里也种下了探索的种子。原来科学从不遥远,它藏在每一次思考和尝试里,等待大家去发现、创造。
博物馆中溯根源:触摸工业脊梁的红色脉搏
午后,大家走进中国煤炭博物馆。踏入展馆的那一刻,仿佛开启了一段跨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一头扎进煤炭的神秘世界。在博物馆里,不同种类的煤炭标本整齐排列,褐煤的质朴、烟煤的深沉、无烟煤的内敛,每一块都带着独特的印记,诉说着自身形成的漫长岁月。在四维动感影厅,学生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时空旅行,感受了煤炭的形成过程。在地下模拟矿井,学生们坐上矿车,沿着800米的参观路线缓缓前行,仿佛真的成为一名深入地底的矿工。古代煤窑的简陋、运输大巷的漫长、炮采工作面的震撼、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高效,不同时期的采煤场景一一呈现。
中国煤炭博物馆不仅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了煤炭知识,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煤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学生们在“煤炭文献馆”翻阅泛黄的《工人日报》,凝视矿工使用过的铁镐与油灯,在历史实物中感受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纪念馆前祭英烈:铭记三晋大地的热血丰碑
最后一站,学生们来到太原解放纪念馆。在解放太原76周年之际,在这片承载着英烈忠魂的土地上,在16.8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前,学校举行了“缅怀先烈 继承优良传统”祭扫活动。全体师生肃立默哀,向英勇无畏的先烈们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向长眠于此的408位英烈敬献花篮。活动中,学校副校长黄永善嘱咐学生们:“要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英烈精神,以实际行动向祖国,向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接着,少先队大队长郭珂熔同学带领少先队员们宣誓,立下庄严的誓言。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参观了太原市双拥展览馆和山西革命英烈展。通过历史实物、场景复原与沉浸式体验,学生们重温了太原军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感悟了革命英烈“以血肉之躯筑信仰长城”的壮烈精神。当学子的脚步与英烈的足迹“重叠”,当“拥军优属”的标语与“强国有我”的誓言“交织”,这次研学之旅便不再是简单的行走,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红色信仰的传续。
本次研学活动将“行走的课堂”与“历史的课堂”深度融合,通过“科学探索+工业溯源+历史追忆”的立体化实践,引导学生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在躬身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正如带队教师尹文静所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历史,更要让他们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博远少年。”
此次研学活动,是榆次区迎宾西街小学“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该校将持续开发红色课程,让三晋大地的红色资源成为立德树人的“活教材”,助力学生在追寻历史足迹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强国答卷。
(尹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