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闻> 文章详情
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闭幕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4-11-26

       11月15日,由科学技术部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74个代表队、247名选手经过为期3天决赛的角逐与较量,最终,中国气象局代表队的牛芊茵,黑龙江代表队的于尚洋等10名选手获得特等奖,摘下2024年“全国十佳科普使者”桂冠。大赛还评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60名,最具网络人气奖10名,三等奖和专项奖若干名。

  本届大赛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旨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讲述科学故事,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

  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广受关注,在预赛阶段,各地先后组织选拔赛多达1968场次,累计吸引64366名参赛者报名,赛事累计观看受众超3200万人次。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05后”科普新生力量,呈现年龄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

  比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以极具趣味化的语言风格和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带领着公众一步步解锁神秘的前沿科技,深入探讨当下的社会热点,全面解读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并将科学与文化传承、科学与艺术结合。选手们在讲解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导向,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真实的故事,让原本复杂难懂的科学知识、多样化的科普内容以及令人敬仰的科学家精神深入大众心中。

  同时,今年大赛还要求选手半决赛与总决赛的自主命题讲解选题不能相同,以此考验选手在不同题材上的讲解能力。大赛评委曹静表示,今年赛制内容的调整,有效引导选手们更加注重优质科普内容的打磨和呈现,深入挖掘科学知识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为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氛围,本次大赛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话题互动和全网直播,利用AI生成技术实现赛场人机互动,实现科普“全民狂欢”。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作为科技部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大型科普传播品牌活动,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促进科学传播、培养优秀科普人才、弘扬科学精神、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国家级科普工作平台,为我国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李文芳 李一兰)


       11月15日,由科学技术部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74个代表队、247名选手经过为期3天决赛的角逐与较量,最终,中国气象局代表队的牛芊茵,黑龙江代表队的于尚洋等10名选手获得特等奖,摘下2024年“全国十佳科普使者”桂冠。大赛还评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60名,最具网络人气奖10名,三等奖和专项奖若干名。

  本届大赛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旨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讲述科学故事,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

  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广受关注,在预赛阶段,各地先后组织选拔赛多达1968场次,累计吸引64366名参赛者报名,赛事累计观看受众超3200万人次。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05后”科普新生力量,呈现年龄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

  比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以极具趣味化的语言风格和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带领着公众一步步解锁神秘的前沿科技,深入探讨当下的社会热点,全面解读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并将科学与文化传承、科学与艺术结合。选手们在讲解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导向,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真实的故事,让原本复杂难懂的科学知识、多样化的科普内容以及令人敬仰的科学家精神深入大众心中。

  同时,今年大赛还要求选手半决赛与总决赛的自主命题讲解选题不能相同,以此考验选手在不同题材上的讲解能力。大赛评委曹静表示,今年赛制内容的调整,有效引导选手们更加注重优质科普内容的打磨和呈现,深入挖掘科学知识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为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氛围,本次大赛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话题互动和全网直播,利用AI生成技术实现赛场人机互动,实现科普“全民狂欢”。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作为科技部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大型科普传播品牌活动,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促进科学传播、培养优秀科普人才、弘扬科学精神、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国家级科普工作平台,为我国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李文芳 李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