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闻> 文章详情
探索气象奥秘 感知风云变幻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4-12-05

  近几年,极端天气席卷全球,特别是今年,我国的首个高温天、泄洪量、降水量等屡创新高,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气象对于每一个同学而言都异常重要。基于气象新常态,太原市实验小学开展了《气象新常态下,暑期校园气象活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气象 (3).jpg

  以校园气象课为基础,我增开了《暑期气象135课堂》,每周的一、三、五,利用一刻钟的时间开展气象线上分享活动。目前已开设《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台风格美来了》《夏季高温防中暑》等21次线上课程。针对学生则主要开展研究活动《气象少年》。比如:气象追高少年、气象追雨少年、气象统计少年、气象实验师等,学生们自主选择一项或是一地进行研究。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或自己在旅游途中发现的,也可以根据中国气象局等官媒数据开展研究。

气象 (6).jpg

  气象追高少年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尤其是极端高温现象。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记录每日气温数据,分析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持续时间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在探究城市热岛效应时,学生们对家附近的固定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测量不同地点的气温、湿度等数据。基于此,学生们深入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气体排放与高温天气的关联,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来缓解高温灾害。他们提出,可以向社区居民做节能减排宣传,倡导绿色出行。还可以建议家庭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减少不必要的电器待机时间等,从自身做起应对气候变化。

  气象追雨少年则聚焦于降水现象。同学们利用雨量计等气象观测工具,精确测量暑期的降水量,并对降水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在今年暑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中,气象追雨少年们记录了降雨的起止时间、降雨量。同时探究不同降水类型的特点,如暴雨、小雨、阵雨等,研究降水形成的气象条件。为了深入了解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学生们前往学校试验田,与老师和种植人员交流,得知暴雨可能导致农田积水,淹没农作物,影响收成;而长时间的干旱少雨则会使土地干裂,农作物缺水枯萎。于是,思考相应的应对策略,如雨水收集利用、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等,并在学校里开展雨水收集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降水管理的认识。

  气象追风少年活动让学生们对风的奥秘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学习使用风速仪等仪器测量风速和风向,观察不同天气系统下风的变化规律。在台风季节,学生们密切关注台风的动态,通过气象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资料,追踪台风的移动路径。

  气象统计少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收集暑期的各种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他们绘制气象数据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直观地展示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例如,在分析气温数据时,学生们绘制了暑期两个月的气温折线图,清晰地看到气温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且波动变化与降水、云量等因素存在关联。

  气象实验师活动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亲手实践气象科学实验的机会。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展各种有趣的气象实验,如模拟降雨实验、大气环流实验等。在模拟降雨实验中,学生们利用透明玻璃容器、加热装置、冰块等材料,构建了一个简易的水汽循环系统。通过加热容器底部的水产生水汽,当水汽上升遇到上方的冰块时,水汽迅速冷却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冰块数量等变量,观察降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降水形成的微观机制。

气象 (2).jpg

  太原市实验小学《气象新常态下的暑期校园气象活动新模式》探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气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了应对极端天气的意识和能力,为未来的气象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事业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相信在这种创新模式的推动下,校园气象教育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的新一代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太原市实验小学 郭清)

  近几年,极端天气席卷全球,特别是今年,我国的首个高温天、泄洪量、降水量等屡创新高,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气象对于每一个同学而言都异常重要。基于气象新常态,太原市实验小学开展了《气象新常态下,暑期校园气象活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气象 (3).jpg

  以校园气象课为基础,我增开了《暑期气象135课堂》,每周的一、三、五,利用一刻钟的时间开展气象线上分享活动。目前已开设《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台风格美来了》《夏季高温防中暑》等21次线上课程。针对学生则主要开展研究活动《气象少年》。比如:气象追高少年、气象追雨少年、气象统计少年、气象实验师等,学生们自主选择一项或是一地进行研究。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或自己在旅游途中发现的,也可以根据中国气象局等官媒数据开展研究。

气象 (6).jpg

  气象追高少年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尤其是极端高温现象。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记录每日气温数据,分析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持续时间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在探究城市热岛效应时,学生们对家附近的固定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测量不同地点的气温、湿度等数据。基于此,学生们深入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气体排放与高温天气的关联,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来缓解高温灾害。他们提出,可以向社区居民做节能减排宣传,倡导绿色出行。还可以建议家庭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减少不必要的电器待机时间等,从自身做起应对气候变化。

  气象追雨少年则聚焦于降水现象。同学们利用雨量计等气象观测工具,精确测量暑期的降水量,并对降水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在今年暑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中,气象追雨少年们记录了降雨的起止时间、降雨量。同时探究不同降水类型的特点,如暴雨、小雨、阵雨等,研究降水形成的气象条件。为了深入了解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学生们前往学校试验田,与老师和种植人员交流,得知暴雨可能导致农田积水,淹没农作物,影响收成;而长时间的干旱少雨则会使土地干裂,农作物缺水枯萎。于是,思考相应的应对策略,如雨水收集利用、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等,并在学校里开展雨水收集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降水管理的认识。

  气象追风少年活动让学生们对风的奥秘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学习使用风速仪等仪器测量风速和风向,观察不同天气系统下风的变化规律。在台风季节,学生们密切关注台风的动态,通过气象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资料,追踪台风的移动路径。

  气象统计少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收集暑期的各种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他们绘制气象数据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直观地展示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例如,在分析气温数据时,学生们绘制了暑期两个月的气温折线图,清晰地看到气温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且波动变化与降水、云量等因素存在关联。

  气象实验师活动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亲手实践气象科学实验的机会。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展各种有趣的气象实验,如模拟降雨实验、大气环流实验等。在模拟降雨实验中,学生们利用透明玻璃容器、加热装置、冰块等材料,构建了一个简易的水汽循环系统。通过加热容器底部的水产生水汽,当水汽上升遇到上方的冰块时,水汽迅速冷却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冰块数量等变量,观察降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降水形成的微观机制。

气象 (2).jpg

  太原市实验小学《气象新常态下的暑期校园气象活动新模式》探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气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了应对极端天气的意识和能力,为未来的气象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事业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相信在这种创新模式的推动下,校园气象教育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的新一代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太原市实验小学 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