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心声> 文章详情
探索科学教育路径 培育学生科学素养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1-08

7-1.jpg

    高德品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当前高中科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学校尚未对科学教育引起足够重视,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不合理、难推进的现象;另一方面,在高考重压之下的高中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这些情况,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立足科学教育主阵地,紧紧抓住优化教学资源、健全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探索科学教育路径,深化科学教育改革。

  学校成立了科学教育工作小组,统筹安排科学教育工作,负责科学教育相关的计划、目标、规章制度的制定、师资配备、专项经费的保障等。注重整合和利用校外资源,引进高校、企业等社会资源,共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机会,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为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学校不断优化科学教育的空间建设,为学生建设常规实验教学教室、专业化教室和校园共享云盘系统等科技实践的平台,配备了更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工具,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学校构建并完善“必修+选修+专修”科学教育课程图谱,将基础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协同推进育才与育人,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强国建设。

  学校科学教育必修课程主要依托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究类活动等国家必修课程为基础,通过学科内融合开展科学教育,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教育选修课程包含指向学生科学兴趣的科技节系列活动课程(如球棍模型搭建、细胞模型制作、地理模型制作、DIS实验系统)、指向学生科学知识的科学教育讲座类课程、指向学生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科学探究实践课程(如三维建模创意设计课程、智能无人机及应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更高层次挑战性任务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教育专修课程主要是对标科技创新竞赛等赛事平台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化学习开设的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挖掘与开发学科知识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点,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实施全学科育人;同时,将科学探究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实验教学和各学科的实践活动,发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进而推动学生坚持在实践中学习、跨学科学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建构知识逻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构建教学新样态。学校以质疑精神为引领,初步探索形成融合媒介素养教育的“质疑—学习—评价”的和美思维课堂教学样态。

  科学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科技节于每年11月份开展,活动包括“DIS实验”“苹果酒制作”“生态瓶制作”“最美植物志”“版图设计”和“地理MV微视频制作”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设计方案、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应用于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升创新思维。同时,学校也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市、区级科技比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校长之友)


7-1.jpg

    高德品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当前高中科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学校尚未对科学教育引起足够重视,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不合理、难推进的现象;另一方面,在高考重压之下的高中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这些情况,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立足科学教育主阵地,紧紧抓住优化教学资源、健全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探索科学教育路径,深化科学教育改革。

  学校成立了科学教育工作小组,统筹安排科学教育工作,负责科学教育相关的计划、目标、规章制度的制定、师资配备、专项经费的保障等。注重整合和利用校外资源,引进高校、企业等社会资源,共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机会,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为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学校不断优化科学教育的空间建设,为学生建设常规实验教学教室、专业化教室和校园共享云盘系统等科技实践的平台,配备了更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工具,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学校构建并完善“必修+选修+专修”科学教育课程图谱,将基础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协同推进育才与育人,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强国建设。

  学校科学教育必修课程主要依托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究类活动等国家必修课程为基础,通过学科内融合开展科学教育,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教育选修课程包含指向学生科学兴趣的科技节系列活动课程(如球棍模型搭建、细胞模型制作、地理模型制作、DIS实验系统)、指向学生科学知识的科学教育讲座类课程、指向学生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科学探究实践课程(如三维建模创意设计课程、智能无人机及应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更高层次挑战性任务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教育专修课程主要是对标科技创新竞赛等赛事平台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化学习开设的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挖掘与开发学科知识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点,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实施全学科育人;同时,将科学探究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实验教学和各学科的实践活动,发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进而推动学生坚持在实践中学习、跨学科学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建构知识逻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构建教学新样态。学校以质疑精神为引领,初步探索形成融合媒介素养教育的“质疑—学习—评价”的和美思维课堂教学样态。

  科学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科技节于每年11月份开展,活动包括“DIS实验”“苹果酒制作”“生态瓶制作”“最美植物志”“版图设计”和“地理MV微视频制作”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设计方案、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应用于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升创新思维。同时,学校也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市、区级科技比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校长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