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心声> 文章详情
为科学教育加法赋能 构建基础教育新生态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1-14

7-1.jpg

王教凯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守好学校教育主阵地,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为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意见》对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及教材的修订完善提出了要求,突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中小学科学教育要守住学校教育主阵地,把学校的科学教育做好、做强,统筹推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工作。对待中小学科学教育,仅仅在态度上高度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落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学校教育改革行动将科学教育抓好,从教学装备配置、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课程开发及师资建强等方面助力科学教育发展,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盘活校内外优质资源,实现学生需求与教育供给平衡。

  《意见》提出了重在协同的系统设计,在政策上体现了对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的支持。同时,合理使用科学实践活动的各种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不仅要守住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更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学校要主动探寻与各类科普场馆、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途径,丰富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开拓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创新模式。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馆校结合”也逐渐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途径,中小学与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机构合作越来越紧密。“馆校结合”不是场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简单加法和拼盘行动,而是两股教育力量相互补充,默契合作,形成一股更强的教育合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活动提高教育的效益。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推动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俱增。

  学校课程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功能。所谓实践育人,就是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在实践中联结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实践育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是指导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正如《意见》所倡导的,实践育人的场所本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学校、大自然、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企业等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场所和实践的基地。实践育人能帮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走向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促进学生建立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科学的思维和责任感。

  (教育部)


7-1.jpg

王教凯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守好学校教育主阵地,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为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意见》对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及教材的修订完善提出了要求,突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中小学科学教育要守住学校教育主阵地,把学校的科学教育做好、做强,统筹推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工作。对待中小学科学教育,仅仅在态度上高度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落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学校教育改革行动将科学教育抓好,从教学装备配置、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课程开发及师资建强等方面助力科学教育发展,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盘活校内外优质资源,实现学生需求与教育供给平衡。

  《意见》提出了重在协同的系统设计,在政策上体现了对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的支持。同时,合理使用科学实践活动的各种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不仅要守住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更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学校要主动探寻与各类科普场馆、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途径,丰富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开拓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创新模式。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馆校结合”也逐渐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途径,中小学与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机构合作越来越紧密。“馆校结合”不是场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简单加法和拼盘行动,而是两股教育力量相互补充,默契合作,形成一股更强的教育合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活动提高教育的效益。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推动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俱增。

  学校课程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功能。所谓实践育人,就是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在实践中联结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实践育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是指导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正如《意见》所倡导的,实践育人的场所本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学校、大自然、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企业等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场所和实践的基地。实践育人能帮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走向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促进学生建立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科学的思维和责任感。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