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得有意思,其实并不容易,它需要深厚的学养,需要对所教内容有精准且深刻的把握,还有教学方面的修养等因素的融合。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所教的知识逻辑搞清楚,进而“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
李 末 中小学高级教师,郑州中学启新校区书记、八一校区校长。
吃不透所教的知识,是很多课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透”字,会难倒很多教师,而“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则要把吃透的知识与个人生命气质以及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并游刃有余,这就更难了。
课上得有意思,要重视学生的自学,也就是要促使学生先自学,教师要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先学后教”本是一个常识。针对一个内容,学生先自学,有所领悟,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但现在很多课堂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自学,严重低估了学生自学可以达到的高度,只让学生自学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并且对学生的自学过程缺少跟进的培训与指导。这就致使课堂从一开始就在低层次打转,一些内容学生自己学基本就能学会,教师却在课堂上投入很多时间,这怎么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呢?
课上得有意思,要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对学生的激励不能仅是表扬和奖励,尤其是表扬和奖励过于形式化、肤浅化和泛化,往往会适得其反。其实,最好的激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其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高要求、细跟进。当学生真正取得了进步和突破,再给予真诚的认可和称赞。这时激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激励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真正克服困难并给予适当帮助。
当然,课上得有意思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认真备课。认真备课,除了我们一贯认为的那些好处以外,还有一条关键好处往往被忽视——通过认真备课,灌注和滋养对所传授知识的信念感。教师有了这种信念感,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整个课堂就会更容易形成一个生命在场的场域;有了这种信念感,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那种笃定的信心,以及蕴含在其中的饱满情绪,从而使自己求知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并卷入其中。这种对知识的信念感从哪里来?好好备课,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透彻并深信不疑。
课上得有意思,除了自己努力外,也可以与同事一起努力,也就是说,整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也很重要。一场成功的集体备课或者集体教研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一是全体教研成员要有秩序意识;二是每个成员都有开放自己的意识;三是所有成员都有共同的美好朝向;四是有不把问题解决决不罢休的决心和行动。
说到底,教研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取决于参与教研成员共同努力架构的一种关系。
(中国教师报)
课上得有意思,其实并不容易,它需要深厚的学养,需要对所教内容有精准且深刻的把握,还有教学方面的修养等因素的融合。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所教的知识逻辑搞清楚,进而“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
李 末 中小学高级教师,郑州中学启新校区书记、八一校区校长。
吃不透所教的知识,是很多课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透”字,会难倒很多教师,而“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则要把吃透的知识与个人生命气质以及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并游刃有余,这就更难了。
课上得有意思,要重视学生的自学,也就是要促使学生先自学,教师要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先学后教”本是一个常识。针对一个内容,学生先自学,有所领悟,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但现在很多课堂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自学,严重低估了学生自学可以达到的高度,只让学生自学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并且对学生的自学过程缺少跟进的培训与指导。这就致使课堂从一开始就在低层次打转,一些内容学生自己学基本就能学会,教师却在课堂上投入很多时间,这怎么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呢?
课上得有意思,要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对学生的激励不能仅是表扬和奖励,尤其是表扬和奖励过于形式化、肤浅化和泛化,往往会适得其反。其实,最好的激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其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高要求、细跟进。当学生真正取得了进步和突破,再给予真诚的认可和称赞。这时激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激励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真正克服困难并给予适当帮助。
当然,课上得有意思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认真备课。认真备课,除了我们一贯认为的那些好处以外,还有一条关键好处往往被忽视——通过认真备课,灌注和滋养对所传授知识的信念感。教师有了这种信念感,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整个课堂就会更容易形成一个生命在场的场域;有了这种信念感,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那种笃定的信心,以及蕴含在其中的饱满情绪,从而使自己求知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并卷入其中。这种对知识的信念感从哪里来?好好备课,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透彻并深信不疑。
课上得有意思,除了自己努力外,也可以与同事一起努力,也就是说,整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也很重要。一场成功的集体备课或者集体教研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一是全体教研成员要有秩序意识;二是每个成员都有开放自己的意识;三是所有成员都有共同的美好朝向;四是有不把问题解决决不罢休的决心和行动。
说到底,教研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取决于参与教研成员共同努力架构的一种关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