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今年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
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阐释,对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工作机制进行了重要部署,指出:“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表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为做好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省正在全力贯彻落实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使命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对标我省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体系,培养一批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相一致的新型劳动者具有重大长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要锚定我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际,构建良好的人才制度生态。
我省应围绕“晋创谷”“智创城”等平台,推进政策落地,在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擦亮“求贤若渴”的政策招牌,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科技的良好风气,确保青年人才既要“引得来”,也要“留得住”。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既要从整体上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为人才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指南,又要对不同专业技术的人才实施动态管理或“一事一议”。二是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最大程度地激发主观能动性,对优秀人才灵活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经济补贴等薪酬激励,授予荣誉、称号、表彰等精神激励;畅通晋升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适当放宽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年龄等“门槛”限制,为更多有潜力的人才提供充分的平台与机会。三是建立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的认定和支持办法,为人才减负松绑、授权赋能。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持续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多元分类评价人才,切实提高人才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快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四是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靶向引才。在我省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优势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先遴选支持特色产业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不同行业的人才梯队格局,以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和全球视野,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汇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其次,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团队支持,构建活力充沛的人才组织生态。
只有依托团队组织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人才实现健康良性成长发展。一是以“分层”模式,形成复合型人才系统,构建人才“金字塔”,依托“863计划”、“973计划”等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课题,构建“塔尖”亮、“塔身”壮、“塔基”牢的完备人才梯队,发挥优质人才资源的集群效应。二是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榜样和带动作用,采取“老带新”“一对一”等帮扶结对方式,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在人才中的传承与发展,构建以中年高层次人才为第一梯队和以青年科技人才为第二梯队的结对体系。三是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并将其深入到人才的发掘和选拔、教育和培养、使用和成才等过程当中,并且立足新兴产业、紧缺产业的创新团队。推动应用型人才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搭建青年创新型人才梯队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项目的带动作用,依托重点项目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级科技专家、项目带头人,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时要加强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通力协作与良性竞争,形成踔厉奋发、砥砺奋进的进取氛围。
最后,要营造崇尚创新、尊贤爱才的人才文化生态。
一是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氛围,下沉到人才当中,关心人才,想其所想,忧其所忧。“关心”并不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是要“换位思考”,为人才发展拿出最大的诚意。二是要关注、倾听和理解人才所面临的新形势、关注的新问题,努力解决他们在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急、难、愁、盼的切身问题,尊重其情感需求和价值目标,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要鼓励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更要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弘扬崇尚知识的社会风尚,使其能够增强对群体的认同感。四是加强高校文化、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在人才引进与培育中的作用,打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提供职业规划、健康关怀、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作者单位:山西省政协文史馆)
张鑫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今年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
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阐释,对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工作机制进行了重要部署,指出:“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表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为做好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省正在全力贯彻落实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使命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对标我省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体系,培养一批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相一致的新型劳动者具有重大长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要锚定我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际,构建良好的人才制度生态。
我省应围绕“晋创谷”“智创城”等平台,推进政策落地,在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擦亮“求贤若渴”的政策招牌,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科技的良好风气,确保青年人才既要“引得来”,也要“留得住”。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既要从整体上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为人才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指南,又要对不同专业技术的人才实施动态管理或“一事一议”。二是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最大程度地激发主观能动性,对优秀人才灵活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经济补贴等薪酬激励,授予荣誉、称号、表彰等精神激励;畅通晋升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适当放宽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年龄等“门槛”限制,为更多有潜力的人才提供充分的平台与机会。三是建立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的认定和支持办法,为人才减负松绑、授权赋能。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持续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多元分类评价人才,切实提高人才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快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四是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靶向引才。在我省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优势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先遴选支持特色产业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不同行业的人才梯队格局,以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和全球视野,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汇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其次,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团队支持,构建活力充沛的人才组织生态。
只有依托团队组织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人才实现健康良性成长发展。一是以“分层”模式,形成复合型人才系统,构建人才“金字塔”,依托“863计划”、“973计划”等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课题,构建“塔尖”亮、“塔身”壮、“塔基”牢的完备人才梯队,发挥优质人才资源的集群效应。二是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榜样和带动作用,采取“老带新”“一对一”等帮扶结对方式,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在人才中的传承与发展,构建以中年高层次人才为第一梯队和以青年科技人才为第二梯队的结对体系。三是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并将其深入到人才的发掘和选拔、教育和培养、使用和成才等过程当中,并且立足新兴产业、紧缺产业的创新团队。推动应用型人才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搭建青年创新型人才梯队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项目的带动作用,依托重点项目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级科技专家、项目带头人,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时要加强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通力协作与良性竞争,形成踔厉奋发、砥砺奋进的进取氛围。
最后,要营造崇尚创新、尊贤爱才的人才文化生态。
一是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氛围,下沉到人才当中,关心人才,想其所想,忧其所忧。“关心”并不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是要“换位思考”,为人才发展拿出最大的诚意。二是要关注、倾听和理解人才所面临的新形势、关注的新问题,努力解决他们在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急、难、愁、盼的切身问题,尊重其情感需求和价值目标,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要鼓励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更要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弘扬崇尚知识的社会风尚,使其能够增强对群体的认同感。四是加强高校文化、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在人才引进与培育中的作用,打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提供职业规划、健康关怀、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作者单位:山西省政协文史馆)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