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文章详情
“自我探索”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4-11-0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对象分析: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由于身体迅速发育,学生会产生一种成人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内在,开始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大家都很关注“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学时期面临的主要冲突是角色混乱对自我同一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自我的不同方面,形成较为一致的自我概念。因此,中学时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期,本节课通过自我观察、他人评价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学会接纳自己,提高心理韧性。

  热身活动:吃葡萄干的练习。

  活动中,学生全然投身于观察和品尝葡萄干的过程,感受到葡萄干的香甜和前所未有的放松。通过观察发现每个葡萄干都是独一无二的,感悟到每个人也是独特的,从而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主题活动一:自我观察

  通过让学生思考“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小组内轮流给他人评价,学会欣赏别人。小组分享时发现,生理自我比较满意的同学(例如我很帅/漂亮),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也都比较积极。由此联想到想要整容的人未必都是长得丑的人,她们执着于整容可能并非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而是对自己的内在不满意。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容貌焦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努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活动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身特点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和好处,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提升自信。刚开始学生分享的优点多一些,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到自我认识迷茫的学生,我提了一个问题:“在我们发现的这么多特点中,哪个特点给你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且你找不到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和好处,可以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你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团体的力量,明显感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帮助提出问题的同学找到自己特质的好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果很多,特别是最后让同学帮忙找其他同学提出的困惑时,大家去思考如何将看似负面的个人特质转化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助力,而不只是把它当成缺点。这个过程中,能够明显看到学生讨论得更加积极和投入,特别是当别人帮忙找到自己特点的好处时,学生的眼里重新发出了光。

  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提到自己性子比较急,同学帮他找到的好处是执行力很强;还有同学提到拖延,同学说这是“厚积薄发”,虽然刚开始一直没干,但是脑子里肯定一直在盘算,想得多了之后,最后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还有同学说自己社恐(更多指的是面对可有可无的社交会比较紧张),同学提到因此会更谨慎地和别人交流,不容易得罪人,还能减少很多非必要的社交,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

  再比如固执,听不进别人意见。固执的人做事比较专注有钻研精神,有主见,当固执地坚持己见做成了一件事,得到认可;固执地坚持却没做成这件事,感到挫败。但实际上这两种结果都源自同一个品质。同样的还有自信和自负:你夸下海口完成一件事,大家会觉得自信让人成功。反之,你夸下海口却没做成,大家就会觉得你很自负,自负使人失败。

  此外,认识自我还可从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人的一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认识到处在困境中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也可以对比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找到奋斗的动力。

  (作者单位:榆次一中)

郝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对象分析: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由于身体迅速发育,学生会产生一种成人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内在,开始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大家都很关注“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学时期面临的主要冲突是角色混乱对自我同一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自我的不同方面,形成较为一致的自我概念。因此,中学时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期,本节课通过自我观察、他人评价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学会接纳自己,提高心理韧性。

  热身活动:吃葡萄干的练习。

  活动中,学生全然投身于观察和品尝葡萄干的过程,感受到葡萄干的香甜和前所未有的放松。通过观察发现每个葡萄干都是独一无二的,感悟到每个人也是独特的,从而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主题活动一:自我观察

  通过让学生思考“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小组内轮流给他人评价,学会欣赏别人。小组分享时发现,生理自我比较满意的同学(例如我很帅/漂亮),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也都比较积极。由此联想到想要整容的人未必都是长得丑的人,她们执着于整容可能并非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而是对自己的内在不满意。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容貌焦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努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活动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身特点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和好处,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提升自信。刚开始学生分享的优点多一些,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到自我认识迷茫的学生,我提了一个问题:“在我们发现的这么多特点中,哪个特点给你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且你找不到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和好处,可以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你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团体的力量,明显感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帮助提出问题的同学找到自己特质的好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果很多,特别是最后让同学帮忙找其他同学提出的困惑时,大家去思考如何将看似负面的个人特质转化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助力,而不只是把它当成缺点。这个过程中,能够明显看到学生讨论得更加积极和投入,特别是当别人帮忙找到自己特点的好处时,学生的眼里重新发出了光。

  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提到自己性子比较急,同学帮他找到的好处是执行力很强;还有同学提到拖延,同学说这是“厚积薄发”,虽然刚开始一直没干,但是脑子里肯定一直在盘算,想得多了之后,最后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还有同学说自己社恐(更多指的是面对可有可无的社交会比较紧张),同学提到因此会更谨慎地和别人交流,不容易得罪人,还能减少很多非必要的社交,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

  再比如固执,听不进别人意见。固执的人做事比较专注有钻研精神,有主见,当固执地坚持己见做成了一件事,得到认可;固执地坚持却没做成这件事,感到挫败。但实际上这两种结果都源自同一个品质。同样的还有自信和自负:你夸下海口完成一件事,大家会觉得自信让人成功。反之,你夸下海口却没做成,大家就会觉得你很自负,自负使人失败。

  此外,认识自我还可从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人的一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认识到处在困境中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也可以对比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找到奋斗的动力。

  (作者单位:榆次一中)

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