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文章详情
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6-27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有所发展,但是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到企业内部来说,企业政工人才队伍的工作任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作合力、向心力及市场竞争力。为此,应该强化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促进企业实现持久发展。

  一、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下是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

  政工人才队伍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与国家战略方向一致,将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中贯彻到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避免出现偏离正确轨道的情况。

  (二)凝聚企业内部合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企业职工的思想复杂多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优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任务,增强向心力和归属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三)提升企业软实力

  优秀的政工人才有利于打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准确把握职工思想动态,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重要软实力,可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在招贤纳才、开拓市场等方面提升吸引力,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

  二、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队伍结构、专业能力、激励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思想认识与定位偏差

  一些企业认为政工工作是“务虚”,脱离生产经营,无法创收、创利,因而对此投入不够,人数也较少;企业管理层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导致政工部门的话语权不多,无法参与到企业决策当中来;政工队伍职责范围不清,经常被安排做一些日常性、事务性的行政工作或者是应急性工作,偏离了方向,失去了其独特价值。

  (二)队伍结构与专业能力不足

  有的企业政工队伍年龄偏大,青年人较少;或虽有政工人员,但大多是非专业出身,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功底、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或有的企业政工队伍结构不合理、不健全,无法达到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标准,使整个政工队伍失去应有的功效。

  (三)工作方法与机制滞后,专业素养与时代需求脱节

  一些企业的政工工作只停留在开会学习一些文件等形式,工作内容不够充实和生动。政工人员存在单一化、填鸭式的传统工作作风,对于新媒体和大数据等工作方式的技术支撑能力严重不足。还有部分企业把政工当作“辅助性事务”,不够重视,政工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资源与发言权,晋升路子比较窄,工资待遇低于一般业务岗,容易产生人才流失或者“躺平”的可能性。

  (四)外部环境冲击与适应不足

  现代思潮较为多元,年轻一代受互联网文化、个人价值观念影响较大,说教式的传统思想教育效果不佳,政工工作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对职工的思想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较弱,线上教育平台建设滞后,新媒介传播力不足,无法完全应对涉网舆情斗争以及线上线下意识形态的较量。

  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从思想引领、机制改革、能力提升、技术创新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政工工作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职能定位

  要加强党建引领和战略融合,将政工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在企业治理体系中明确定位为“思想引领、文化凝聚、风险防控”,建立“党建+业务”双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参加董事会及总经理办公会的方式,使政工部门参与重大决策成为一项硬性措施;将党组织工作经费(培训费、活动经费、建设经费等)作为专项预算列入费用计划,禁止出现“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对基层单位(项目部、车间)配齐配强专兼职政工人员,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业务主管为政工联络员)。

  (二)优化队伍结构,强化人才储备

  建立政工序列和业务序列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政工岗位职级晋升标准,做到与业务岗同薪酬、同待遇;实行“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既有新又有老,老中青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利用项目实践、导师带徒促进成长;成立“政工人才库”,定期开展内部竞聘,畅通优秀人才的上升通道;开办“政工人才研修班”,课程设置包含党建理论、企业管理、心理学、新媒体运营等方面,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选派优秀政工干部到业务部门轮岗锻炼,了解生产经营。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实效性

  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开展政工工作,在项目攻坚阶段建立“党员突击队”创先争优活动品牌,把思想引领融入目标任务,建好“政工需求调研机制”,运用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具体诉求,杜绝工作“悬浮化”,搭建“智慧党建”平台,用大数据收集职工思想动态(如舆情监测、满意度调查),通过短视频、互动问答等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引领,并开展精准化思想干预,更好地提高年轻职工积极性。

  (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建立科学化考核评价机制,实行“过程+结果”双维一体考核。过程指标主要针对活动覆盖情况、职工参与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指标覆盖思想问题化解率、改革任务推进效率、企业文化认同度。委托第三方考评机构考核,杜绝“台账式检查”等形式主义;设立“政工创新奖”,奖励提出有效工作建议的人员或团体;实行“末位淘汰制”,对考核连续两个季度低于本部门平均分的政工干部实施降岗使用。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应对新时代挑战

  要加大信息化设备与软件投入,打造优秀思想政治工作数据库及网络交流平台,为政工人员配备各类现代化工具,力求以良好的数字技术赋能工作生活。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专题技术应用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锻炼并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新媒体传播等手段,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

  (任 净)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有所发展,但是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到企业内部来说,企业政工人才队伍的工作任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作合力、向心力及市场竞争力。为此,应该强化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促进企业实现持久发展。

  一、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下是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

  政工人才队伍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与国家战略方向一致,将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中贯彻到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避免出现偏离正确轨道的情况。

  (二)凝聚企业内部合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企业职工的思想复杂多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优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任务,增强向心力和归属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三)提升企业软实力

  优秀的政工人才有利于打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准确把握职工思想动态,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重要软实力,可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在招贤纳才、开拓市场等方面提升吸引力,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

  二、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队伍结构、专业能力、激励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思想认识与定位偏差

  一些企业认为政工工作是“务虚”,脱离生产经营,无法创收、创利,因而对此投入不够,人数也较少;企业管理层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导致政工部门的话语权不多,无法参与到企业决策当中来;政工队伍职责范围不清,经常被安排做一些日常性、事务性的行政工作或者是应急性工作,偏离了方向,失去了其独特价值。

  (二)队伍结构与专业能力不足

  有的企业政工队伍年龄偏大,青年人较少;或虽有政工人员,但大多是非专业出身,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功底、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或有的企业政工队伍结构不合理、不健全,无法达到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标准,使整个政工队伍失去应有的功效。

  (三)工作方法与机制滞后,专业素养与时代需求脱节

  一些企业的政工工作只停留在开会学习一些文件等形式,工作内容不够充实和生动。政工人员存在单一化、填鸭式的传统工作作风,对于新媒体和大数据等工作方式的技术支撑能力严重不足。还有部分企业把政工当作“辅助性事务”,不够重视,政工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资源与发言权,晋升路子比较窄,工资待遇低于一般业务岗,容易产生人才流失或者“躺平”的可能性。

  (四)外部环境冲击与适应不足

  现代思潮较为多元,年轻一代受互联网文化、个人价值观念影响较大,说教式的传统思想教育效果不佳,政工工作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对职工的思想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较弱,线上教育平台建设滞后,新媒介传播力不足,无法完全应对涉网舆情斗争以及线上线下意识形态的较量。

  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从思想引领、机制改革、能力提升、技术创新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政工工作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职能定位

  要加强党建引领和战略融合,将政工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在企业治理体系中明确定位为“思想引领、文化凝聚、风险防控”,建立“党建+业务”双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参加董事会及总经理办公会的方式,使政工部门参与重大决策成为一项硬性措施;将党组织工作经费(培训费、活动经费、建设经费等)作为专项预算列入费用计划,禁止出现“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对基层单位(项目部、车间)配齐配强专兼职政工人员,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业务主管为政工联络员)。

  (二)优化队伍结构,强化人才储备

  建立政工序列和业务序列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政工岗位职级晋升标准,做到与业务岗同薪酬、同待遇;实行“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既有新又有老,老中青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利用项目实践、导师带徒促进成长;成立“政工人才库”,定期开展内部竞聘,畅通优秀人才的上升通道;开办“政工人才研修班”,课程设置包含党建理论、企业管理、心理学、新媒体运营等方面,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选派优秀政工干部到业务部门轮岗锻炼,了解生产经营。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实效性

  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开展政工工作,在项目攻坚阶段建立“党员突击队”创先争优活动品牌,把思想引领融入目标任务,建好“政工需求调研机制”,运用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具体诉求,杜绝工作“悬浮化”,搭建“智慧党建”平台,用大数据收集职工思想动态(如舆情监测、满意度调查),通过短视频、互动问答等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引领,并开展精准化思想干预,更好地提高年轻职工积极性。

  (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建立科学化考核评价机制,实行“过程+结果”双维一体考核。过程指标主要针对活动覆盖情况、职工参与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指标覆盖思想问题化解率、改革任务推进效率、企业文化认同度。委托第三方考评机构考核,杜绝“台账式检查”等形式主义;设立“政工创新奖”,奖励提出有效工作建议的人员或团体;实行“末位淘汰制”,对考核连续两个季度低于本部门平均分的政工干部实施降岗使用。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应对新时代挑战

  要加大信息化设备与软件投入,打造优秀思想政治工作数据库及网络交流平台,为政工人员配备各类现代化工具,力求以良好的数字技术赋能工作生活。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专题技术应用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锻炼并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新媒体传播等手段,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

  (任 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