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来自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哥伦比亚、 克罗地亚等国家100余名艺术家,相聚山西老字号非遗美食 馆——林香斋,参加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与世界文化 协会合作承办的“以晋商精神,会世界朋友国际非遗文化艺 术交流晚会”。
晚会上,山西老字号非遗美食馆林香斋的山西面食、过 油肉、太原醋鱼、太原铜火锅等山西非遗美食轮番亮相,色 香味俱全的一道道非遗美食,赢得了一百多名外国友人的阵 阵喝彩。
太原林香斋创办于民国四年(1915)。关于太原林香斋, 还有许多传奇故事。
河南厨师闯太原
民国二年(1913),在河南开封著名饭店“德义楼”学 徒的厨师许振江来到太原,经人介绍在阳曲县政府内的食堂 做包饭。包饭分为散餐和席宴。散餐是公务人员的工作用餐, 席宴是接待贵宾的宴席。无论是散餐,还是席宴,许振江都 做得有滋有味。当时的阳曲县政府在太原府城内,与督军府 往来频繁。许振江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督军府,于是,徐振 江又承接了督军府的包饭。
前清解元为“林香斋”为题匾
徐振江在督军府做包饭的业务零零碎碎做了二年多,许 振江在太原站稳脚跟,也有了一些积蓄,于是就在太原钟楼 街开了一家饭店,取名“林香斋”,并请了当时太原城内的 一名前清解元题写了匾额。因为许振江名声在外,林香斋一 开业便门庭若市,生意红火。
“十大碗”与林香斋
林香斋最初以河南菜为主,林香斋做的豫菜味道鲜美, 太原城内在新中国成立前流行的“十大碗”成型于林香斋。 这“十大碗”是:米粉肉、红烧肉、小酥肉、酱梅肉、黄焖鸡 块、江米甜肉、红烧鱼虾、八宝饭、红烧牛肉、坛子肉。这
个系列菜品不完全是豫菜,太原本就有各式“碗菜”,分为 “素碗”和“荤碗”。融入豫菜的口味和做法后,“十大碗 ”成为当时的桌上名菜,高端宴请,民间办席,都少不了“ 十大碗”的身影。
太原过油肉很有名,在形成的过程中,林香斋也发挥了 积极作用。今林香斋最突出的招牌菜便是过油肉。
徐志摩曾陪同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到林香斋用餐
又有记载,1924年5月21日至25日,印度著名诗人泰 戈尔来太原访问,由徐志摩陪同,期间曾到林香斋用餐,被 后人津津乐道。
“林香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林香斋与太原城中的很多商户一样,备 受日军盘剥蹂躏。直至新中国成立,林香斋恢复正常经营。
1952 年,钟楼街改造,林香斋迁至阴阳巷,并吸收了双 香斋、双星斋、梁春园等饭店的厨师,业务扩大。1955年, 迁至帽儿巷,业务进一步扩大。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合 营后的林香斋与晋阳饭店、上海饭店,并称为“太原三大饭 店”,这三家饭店只有林香斋是建国前开业。1966年,遭到 摘牌。1970年,迁至南仓巷。1979年,在解放路新建店面, 恢复“林香斋”字号,并于1983年1月迁入,牌匾由著名书 法家王留鳌题写。上世纪九十年末期,由于太原城内各式新 型餐馆上市,林香斋业务凋零。2014年,林香斋于平阳路重 新开业,后又在铜锣湾、西华苑、千峰南路开设分店。
经过百年发展,林香斋以河南菜起步,在长期实践中, 融入山西地方口味,今为“晋菜”名馆。“金玉满堂百年过 油肉”和“糖醋脆皮黄河鲤鱼”在2018年被评为市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醋鱼太原老火锅全盛义养生汤等制 作技艺在2023年被列为第8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文中部分资料摘自微信公众号《三晋博物杂志》 之赵士岱所著“民国太原:林香斋”)
10月8日晚,来自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哥伦比亚、 克罗地亚等国家100余名艺术家,相聚山西老字号非遗美食 馆——林香斋,参加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与世界文化 协会合作承办的“以晋商精神,会世界朋友国际非遗文化艺 术交流晚会”。
晚会上,山西老字号非遗美食馆林香斋的山西面食、过 油肉、太原醋鱼、太原铜火锅等山西非遗美食轮番亮相,色 香味俱全的一道道非遗美食,赢得了一百多名外国友人的阵 阵喝彩。
太原林香斋创办于民国四年(1915)。关于太原林香斋, 还有许多传奇故事。
河南厨师闯太原
民国二年(1913),在河南开封著名饭店“德义楼”学 徒的厨师许振江来到太原,经人介绍在阳曲县政府内的食堂 做包饭。包饭分为散餐和席宴。散餐是公务人员的工作用餐, 席宴是接待贵宾的宴席。无论是散餐,还是席宴,许振江都 做得有滋有味。当时的阳曲县政府在太原府城内,与督军府 往来频繁。许振江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督军府,于是,徐振 江又承接了督军府的包饭。
前清解元为“林香斋”为题匾
徐振江在督军府做包饭的业务零零碎碎做了二年多,许 振江在太原站稳脚跟,也有了一些积蓄,于是就在太原钟楼 街开了一家饭店,取名“林香斋”,并请了当时太原城内的 一名前清解元题写了匾额。因为许振江名声在外,林香斋一 开业便门庭若市,生意红火。
“十大碗”与林香斋
林香斋最初以河南菜为主,林香斋做的豫菜味道鲜美, 太原城内在新中国成立前流行的“十大碗”成型于林香斋。 这“十大碗”是:米粉肉、红烧肉、小酥肉、酱梅肉、黄焖鸡 块、江米甜肉、红烧鱼虾、八宝饭、红烧牛肉、坛子肉。这
个系列菜品不完全是豫菜,太原本就有各式“碗菜”,分为 “素碗”和“荤碗”。融入豫菜的口味和做法后,“十大碗 ”成为当时的桌上名菜,高端宴请,民间办席,都少不了“ 十大碗”的身影。
太原过油肉很有名,在形成的过程中,林香斋也发挥了 积极作用。今林香斋最突出的招牌菜便是过油肉。
徐志摩曾陪同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到林香斋用餐
又有记载,1924年5月21日至25日,印度著名诗人泰 戈尔来太原访问,由徐志摩陪同,期间曾到林香斋用餐,被 后人津津乐道。
“林香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林香斋与太原城中的很多商户一样,备 受日军盘剥蹂躏。直至新中国成立,林香斋恢复正常经营。
1952 年,钟楼街改造,林香斋迁至阴阳巷,并吸收了双 香斋、双星斋、梁春园等饭店的厨师,业务扩大。1955年, 迁至帽儿巷,业务进一步扩大。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合 营后的林香斋与晋阳饭店、上海饭店,并称为“太原三大饭 店”,这三家饭店只有林香斋是建国前开业。1966年,遭到 摘牌。1970年,迁至南仓巷。1979年,在解放路新建店面, 恢复“林香斋”字号,并于1983年1月迁入,牌匾由著名书 法家王留鳌题写。上世纪九十年末期,由于太原城内各式新 型餐馆上市,林香斋业务凋零。2014年,林香斋于平阳路重 新开业,后又在铜锣湾、西华苑、千峰南路开设分店。
经过百年发展,林香斋以河南菜起步,在长期实践中, 融入山西地方口味,今为“晋菜”名馆。“金玉满堂百年过 油肉”和“糖醋脆皮黄河鲤鱼”在2018年被评为市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醋鱼太原老火锅全盛义养生汤等制 作技艺在2023年被列为第8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文中部分资料摘自微信公众号《三晋博物杂志》 之赵士岱所著“民国太原:林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