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文章详情
“西部瓜王”吴明珠的甜蜜事业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2-14

  中国人有多爱吃西瓜?国家统计局专门就西瓜算过一笔账:如果按一个西瓜10斤计算,中国人每年要吃掉160亿个西瓜。而世界粮农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瓜年产量近8000万吨,大约占世界的70%,因为多,价格自然也不贵,所以我们才能敞开了随便吃。我们能实现“吃瓜自由”,要感谢“西部瓜王”吴明珠奶奶。

  吴明珠开创了新疆甜瓜、西瓜育种事业,62年里培育出30多个品种,郁金香甜瓜、绿宝石瓜、麒麟瓜......还有西瓜中的“王牌”8424西瓜,都是她培育出来的。还让西瓜、甜瓜实现了一年三季,产量大增。

  如今90多岁高龄、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吴奶奶还在念叨:“瓜……瓜该授粉了”。有时,她会把儿子误认为同事,向其询问瓜田里的进展……

  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汉,在国运困厄中长大的她,从小立下报国之志。

  1950年,吴明珠和一批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学子进入西南农学院学习,他们中有后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蚕学遗传育种专家向仲怀院士等。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吴明珠剪掉长发,和男生一起跳进试验田里播种、施肥。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里写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1953年5月1日,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吴明珠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南农学院第一批入党的学生党员。1953年,填写分配志愿表时,吴明珠写下要到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去工作。她向往到农村锻炼,但未能如愿,1954年她进入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

  25岁扎根新疆培育甜瓜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急需各类干部人才。吴明珠找到领导软磨硬泡,终于来到新疆乌鲁木齐,这一年,她25岁。但是,乌鲁木齐没有想象中无边无际的瓜田。吴明珠多方考察,认定吐哈盆地是培育瓜种的好地方。

  吐鲁番有“火洲”之称,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是常态。在吐鲁番,和吴明珠打过交道的老人们回忆道:“能吃苦,老乡都挺喜欢她,但大家不知道这个从首都机关下来的女大学生会留多久。”

  新疆的西瓜、甜瓜香甜可口,名不虚传。但吴明珠却发现,当地主要依靠传统种植技术,产量、品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为摸清家底,从1958年开始,吴明珠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烈日,走遍了全地区300多个生产队,整理出44个品种,给吐鲁番的瓜建立了档案。为了收集一个品种,她常常四处打听,然后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跑,一块瓜地一块瓜地地看。

  1960年,她从农民那听到有种哈密瓜特别甜,就和农技站的一个同事去找。他们走路从县城出发,穿过火焰山,再经过大戈壁,整整走了两天才到了达底坎乡,要到了这种瓜的种子。这种瓜就是现在我们最喜欢吃的红心脆哈密瓜,果瓤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甜的奶油味。

  1962年底,吴明珠和同事一起把吐鲁番当地所有的甜瓜品种都收集全了,从中系统选育出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品种,其中红心脆品质最佳,销往香港市场30年不衰。

  “选育一个优良品种需要8年至10年时间,可人的一生时间有限。1973年,吴老师提出加速选育进程,去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大学毕业后就跟随吴明珠学习育种的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伊鸿平说,她像候鸟一样,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年复一年进行着育种研究。

  1984年,吴明珠在第二十四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她把这种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又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就这样,中国最好吃的西瓜迅速在河南等地生根发芽。8424西瓜凭借优秀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1995年,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她培育的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种植面积曾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产区的80%,在吐鲁番、鄯善县等地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荐吴明珠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材料上写着:为新疆及全国的甜瓜、西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西部瓜王”;收集整理了新疆甜瓜地方品种,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

  1999年,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吴明珠受到自治区隆重嘉奖,获得50万元奖金。她当场宣布,把40万元捐给课题组,用于优良哈密瓜品种的选育。吴明珠曾说:“如果我育瓜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早成富翁了。只为个人而奋斗,不会走得太远。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会有动力。”

  把一生献给“甜蜜的事业”

  70多岁时,吴明珠还在和时间赛跑。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天天在瓜地做试验。别人眼里单调艰苦的育种工作在她眼里是莫大的享受。吴明珠这样说:“有追求就会活得很开心。”

  2009年,吴明珠担任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这一国家重大平台建设的首席科学家。后因健康原因,只担任特色甜瓜育种的岗位科学家。“现在,吴院士主要给我们的工作做指导。她虽然年纪大了,但科学理念一直很前沿。”伊鸿平说,“我1984年大学毕业就跟着她育种,跟了30多年,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赤诚报国的奉献精神。每年,我们都会请她回来讲课,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直到2017年,87岁高龄的吴明珠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工作。60多年来,吴明珠培育了30多个品种,把瓜的甘甜献给了人民,将中国特色的甜瓜系列和完整的育种创新体系推向世界,她被誉为“吐鲁番盆地的一颗明珠”。

  “这一生,没做什么大事!”

  1999年,吴明珠作为“全国十大杰出技术人才”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感人肺腑的发言:“从梳着两条辫子的大姑娘开始,我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培育西瓜和哈密瓜……直到今天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一年四季瓜棚就是我的家。如今,丈夫病逝,儿女远离,我一个人依然留在新疆,继续摆弄瓜。人们说,我心里只有瓜,瓜是我的孩子……是啊,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在《吴明珠传》的最后几页,吴明珠说:“这一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没有背叛理想。”

  吴明珠在新疆时,瓜农们给她取了一个维族名字:阿依木汗,意思是月亮姑娘。她像月亮一样,把温柔和甜蜜带给了每一个人。

(赵 璐)

  中国人有多爱吃西瓜?国家统计局专门就西瓜算过一笔账:如果按一个西瓜10斤计算,中国人每年要吃掉160亿个西瓜。而世界粮农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瓜年产量近8000万吨,大约占世界的70%,因为多,价格自然也不贵,所以我们才能敞开了随便吃。我们能实现“吃瓜自由”,要感谢“西部瓜王”吴明珠奶奶。

  吴明珠开创了新疆甜瓜、西瓜育种事业,62年里培育出30多个品种,郁金香甜瓜、绿宝石瓜、麒麟瓜......还有西瓜中的“王牌”8424西瓜,都是她培育出来的。还让西瓜、甜瓜实现了一年三季,产量大增。

  如今90多岁高龄、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吴奶奶还在念叨:“瓜……瓜该授粉了”。有时,她会把儿子误认为同事,向其询问瓜田里的进展……

  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汉,在国运困厄中长大的她,从小立下报国之志。

  1950年,吴明珠和一批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学子进入西南农学院学习,他们中有后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蚕学遗传育种专家向仲怀院士等。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吴明珠剪掉长发,和男生一起跳进试验田里播种、施肥。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里写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1953年5月1日,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吴明珠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南农学院第一批入党的学生党员。1953年,填写分配志愿表时,吴明珠写下要到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去工作。她向往到农村锻炼,但未能如愿,1954年她进入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

  25岁扎根新疆培育甜瓜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急需各类干部人才。吴明珠找到领导软磨硬泡,终于来到新疆乌鲁木齐,这一年,她25岁。但是,乌鲁木齐没有想象中无边无际的瓜田。吴明珠多方考察,认定吐哈盆地是培育瓜种的好地方。

  吐鲁番有“火洲”之称,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是常态。在吐鲁番,和吴明珠打过交道的老人们回忆道:“能吃苦,老乡都挺喜欢她,但大家不知道这个从首都机关下来的女大学生会留多久。”

  新疆的西瓜、甜瓜香甜可口,名不虚传。但吴明珠却发现,当地主要依靠传统种植技术,产量、品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为摸清家底,从1958年开始,吴明珠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烈日,走遍了全地区300多个生产队,整理出44个品种,给吐鲁番的瓜建立了档案。为了收集一个品种,她常常四处打听,然后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跑,一块瓜地一块瓜地地看。

  1960年,她从农民那听到有种哈密瓜特别甜,就和农技站的一个同事去找。他们走路从县城出发,穿过火焰山,再经过大戈壁,整整走了两天才到了达底坎乡,要到了这种瓜的种子。这种瓜就是现在我们最喜欢吃的红心脆哈密瓜,果瓤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甜的奶油味。

  1962年底,吴明珠和同事一起把吐鲁番当地所有的甜瓜品种都收集全了,从中系统选育出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品种,其中红心脆品质最佳,销往香港市场30年不衰。

  “选育一个优良品种需要8年至10年时间,可人的一生时间有限。1973年,吴老师提出加速选育进程,去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大学毕业后就跟随吴明珠学习育种的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伊鸿平说,她像候鸟一样,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年复一年进行着育种研究。

  1984年,吴明珠在第二十四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她把这种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又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就这样,中国最好吃的西瓜迅速在河南等地生根发芽。8424西瓜凭借优秀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1995年,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她培育的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种植面积曾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产区的80%,在吐鲁番、鄯善县等地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荐吴明珠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材料上写着:为新疆及全国的甜瓜、西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西部瓜王”;收集整理了新疆甜瓜地方品种,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

  1999年,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吴明珠受到自治区隆重嘉奖,获得50万元奖金。她当场宣布,把40万元捐给课题组,用于优良哈密瓜品种的选育。吴明珠曾说:“如果我育瓜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早成富翁了。只为个人而奋斗,不会走得太远。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会有动力。”

  把一生献给“甜蜜的事业”

  70多岁时,吴明珠还在和时间赛跑。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天天在瓜地做试验。别人眼里单调艰苦的育种工作在她眼里是莫大的享受。吴明珠这样说:“有追求就会活得很开心。”

  2009年,吴明珠担任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这一国家重大平台建设的首席科学家。后因健康原因,只担任特色甜瓜育种的岗位科学家。“现在,吴院士主要给我们的工作做指导。她虽然年纪大了,但科学理念一直很前沿。”伊鸿平说,“我1984年大学毕业就跟着她育种,跟了30多年,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赤诚报国的奉献精神。每年,我们都会请她回来讲课,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直到2017年,87岁高龄的吴明珠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工作。60多年来,吴明珠培育了30多个品种,把瓜的甘甜献给了人民,将中国特色的甜瓜系列和完整的育种创新体系推向世界,她被誉为“吐鲁番盆地的一颗明珠”。

  “这一生,没做什么大事!”

  1999年,吴明珠作为“全国十大杰出技术人才”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感人肺腑的发言:“从梳着两条辫子的大姑娘开始,我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培育西瓜和哈密瓜……直到今天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一年四季瓜棚就是我的家。如今,丈夫病逝,儿女远离,我一个人依然留在新疆,继续摆弄瓜。人们说,我心里只有瓜,瓜是我的孩子……是啊,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在《吴明珠传》的最后几页,吴明珠说:“这一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没有背叛理想。”

  吴明珠在新疆时,瓜农们给她取了一个维族名字:阿依木汗,意思是月亮姑娘。她像月亮一样,把温柔和甜蜜带给了每一个人。

(赵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