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环西路有座大钟寺,它的原名叫觉生寺,因为寺内悬挂着堪称钟王的永乐大钟,所以俗称大钟寺。如今这里还是古钟博物馆,除了钟王之外,还有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所以现在人几乎都叫它大钟寺,很少有人称呼原名。
现在的北京钟楼系乾隆年间重建,内悬挂一口铜制大钟,通高7米,下口直径3.4米,重达63吨,铸造于明永乐年间,是我国现存最重的古钟,被誉为中国的“古钟之王”。1990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曾做过研究,古时候钟鼓楼附近没有高大建筑阻挡,在环境噪声不高于40分贝的情况下,以敲钟声级为102分贝来推算,可以在10千米外听见钟声,达到传递全城时间的作用。
除了北京钟楼的永乐大钟外,还有两口在大钟寺内。有一口被放置在钟亭内的永乐大铁钟,钟高4.37米,口径2.48米,它原本是用作北京钟鼓楼报时钟的,但是由于铁制大钟的声音不佳而被替换下来。还有一口钟是被称为大钟寺镇寺之宝的“永乐大钟”,这口钟高6.75米,直径3.7米,口外径3.3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厘米,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为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
所以,北京城内永乐年间共铸有四口永乐大钟,分别放置于北京钟楼一口,北京大钟寺两口,天坛斋宫一口。
(王 玲)
北三环西路有座大钟寺,它的原名叫觉生寺,因为寺内悬挂着堪称钟王的永乐大钟,所以俗称大钟寺。如今这里还是古钟博物馆,除了钟王之外,还有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所以现在人几乎都叫它大钟寺,很少有人称呼原名。
现在的北京钟楼系乾隆年间重建,内悬挂一口铜制大钟,通高7米,下口直径3.4米,重达63吨,铸造于明永乐年间,是我国现存最重的古钟,被誉为中国的“古钟之王”。1990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曾做过研究,古时候钟鼓楼附近没有高大建筑阻挡,在环境噪声不高于40分贝的情况下,以敲钟声级为102分贝来推算,可以在10千米外听见钟声,达到传递全城时间的作用。
除了北京钟楼的永乐大钟外,还有两口在大钟寺内。有一口被放置在钟亭内的永乐大铁钟,钟高4.37米,口径2.48米,它原本是用作北京钟鼓楼报时钟的,但是由于铁制大钟的声音不佳而被替换下来。还有一口钟是被称为大钟寺镇寺之宝的“永乐大钟”,这口钟高6.75米,直径3.7米,口外径3.3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厘米,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为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
所以,北京城内永乐年间共铸有四口永乐大钟,分别放置于北京钟楼一口,北京大钟寺两口,天坛斋宫一口。
(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