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国科技馆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31个省(区、市)数百家科技馆接待观众首次突破1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6.3%。这些硬核数据,反映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热切向往,是我国全民科普能力建设的生动注脚。
中国科技馆天和核心舱1:1实物验证件、“神舟一号”返回舱实物吸引游客纷纷打卡;江西省科技馆邀请奥运冠军与观众面对面,开展科普讲座和专业指导……近年来,国内科技热门展览、讲座一票难求,一座座科技馆已然成为了“遛娃”好去处、城市新“顶流”。
科技馆不仅仅是纯粹的文化空间,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今的科技馆有着很多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在中国科技馆欣赏一场《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沉浸式舞台剧,在山东科技馆喝上一杯机器人手冲咖啡,在河南科技馆体验“一元观影”,在南京科技馆“超感世界”听“康熙爷”唱一段rap……借助AI智能、VR技术以及丰富的IP联动,现代科技馆提供了互动性、体验性和沉浸式项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衍生服务令人目不暇接。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满头银发的老者,从课程研学到团建活动,科技馆掀起了一股覆盖各年龄层和社会群体的科普热潮,更接地气、更多元化的服务也让遥不可及的科学世界触手可及。
“流动科技馆”在广袤田垄阡陌间,点亮着无数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通过跨越山海的科普课堂,孩子们能够戴上VR眼镜体验仿真的虚拟场景,近距离感受“空气炮”的震撼威力,利用磁场让回形针翩然起舞……过去一年里,“流动科技馆”累计巡展746站,服务公众人数达2848.6万人次;“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268万公里,举办活动3.6万场。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野,各地均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科学文化产品和普及路径,持续推动科技馆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将科学的种子撒遍中国大地,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使科学精神和知识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科技馆绝非“千馆一面”,一馆之变映射科普之变。四川科技馆按一定比例复制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示地方科技特色;宁夏科技馆带公众走进防沙治沙科研一线,感受科学家艰辛求索的精神风貌;盐城博物馆融合丹顶鹤、湿地文化等核心元素,打造开放式展馆。在全民崇尚科学、热衷科技的澎湃浪潮之中,科技馆应更加注重温度和质感的体现,讲好背后的科学故事和人文情怀。此外,瞄准用户需求“量身定制”,拉近科学与大众的距离,才能为科技馆“保温、锁鲜”。少一些“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多一些“常去常新”的求知探索,让科技馆更有“逛头”,也让科学普及入耳、入脑,更入心。
感受科技魅力,厚植创新沃土。科技馆“热”不仅推动科普服务向着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发展,也促进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普有为、大有作为,期待更多科技馆焕发出蓬勃生机,让这股全民科普热潮持续升温,点亮更多科学梦想。
(蔡雅妃)
1月14日,中国科技馆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31个省(区、市)数百家科技馆接待观众首次突破1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6.3%。这些硬核数据,反映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热切向往,是我国全民科普能力建设的生动注脚。
中国科技馆天和核心舱1:1实物验证件、“神舟一号”返回舱实物吸引游客纷纷打卡;江西省科技馆邀请奥运冠军与观众面对面,开展科普讲座和专业指导……近年来,国内科技热门展览、讲座一票难求,一座座科技馆已然成为了“遛娃”好去处、城市新“顶流”。
科技馆不仅仅是纯粹的文化空间,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今的科技馆有着很多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在中国科技馆欣赏一场《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沉浸式舞台剧,在山东科技馆喝上一杯机器人手冲咖啡,在河南科技馆体验“一元观影”,在南京科技馆“超感世界”听“康熙爷”唱一段rap……借助AI智能、VR技术以及丰富的IP联动,现代科技馆提供了互动性、体验性和沉浸式项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衍生服务令人目不暇接。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满头银发的老者,从课程研学到团建活动,科技馆掀起了一股覆盖各年龄层和社会群体的科普热潮,更接地气、更多元化的服务也让遥不可及的科学世界触手可及。
“流动科技馆”在广袤田垄阡陌间,点亮着无数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通过跨越山海的科普课堂,孩子们能够戴上VR眼镜体验仿真的虚拟场景,近距离感受“空气炮”的震撼威力,利用磁场让回形针翩然起舞……过去一年里,“流动科技馆”累计巡展746站,服务公众人数达2848.6万人次;“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268万公里,举办活动3.6万场。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野,各地均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科学文化产品和普及路径,持续推动科技馆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将科学的种子撒遍中国大地,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使科学精神和知识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科技馆绝非“千馆一面”,一馆之变映射科普之变。四川科技馆按一定比例复制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示地方科技特色;宁夏科技馆带公众走进防沙治沙科研一线,感受科学家艰辛求索的精神风貌;盐城博物馆融合丹顶鹤、湿地文化等核心元素,打造开放式展馆。在全民崇尚科学、热衷科技的澎湃浪潮之中,科技馆应更加注重温度和质感的体现,讲好背后的科学故事和人文情怀。此外,瞄准用户需求“量身定制”,拉近科学与大众的距离,才能为科技馆“保温、锁鲜”。少一些“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多一些“常去常新”的求知探索,让科技馆更有“逛头”,也让科学普及入耳、入脑,更入心。
感受科技魅力,厚植创新沃土。科技馆“热”不仅推动科普服务向着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发展,也促进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普有为、大有作为,期待更多科技馆焕发出蓬勃生机,让这股全民科普热潮持续升温,点亮更多科学梦想。
(蔡雅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