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的太原,热浪裹挟着焦虑与期待,在各教育咨询机构门前蒸腾。6月29日,2025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的第四天,一家头部教育咨询机构门前挤满了高考考生与家长,家长王女士刚刚为孩子签下一份8800元的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协议,“今年志愿填报太复杂了,花钱买个安心,就怕一个失误耽误孩子一辈子。”像王女士这样选择付费获取报志愿服务的家庭不在少数,一场关乎未来的“志愿争夺战”,在新高考的浪潮下激烈上演。
45个志愿填报成“烧脑题”
2025年,山西高考综合改革落地(下称“新高考改革”)带来从考试模式、成绩计算、志愿填报到录取规则的重大调整,犹如迷雾笼罩在众多考生与家长面前。新高考改革后,山西招生录取批次大幅精简,比如普通类仅设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高职)提前批和专科(高职)批四个批次。其中,普通本科批设置45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包含6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考生报考资格与选考科目严格挂钩,填报志愿时,实行“院校专业组+专业(类)”的方式。
这些变化催生了大量新概念——选科要求、院校专业组、等级赋分、平行志愿等,让许多家长直呼“晕头转向”。来自大同的考生家长李先生坦言被这些新名词“绕晕”,脸上写满疲惫。太原市实验中学校学生生涯与发展指导教师杜文俊表示:“今年,我省物理组考生分数达600分以上的人数突破一万名,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其重要原因就是赋分制的影响。”
与此同时,部分家庭还面临着兴趣与现实的冲突。“孩子想学考古,可这个专业就业面窄,我更希望她选师范类专业,最近总是因为选择专业的事情吵架。”家长赵女士无奈地说。对此,杜文俊认为:“没有绝对的冷门或热门专业,关键在于学生未来能否在专业领域做到高、精、尖。哪怕是热门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专业,若学习不深入,院校层次不高,未来就业依然困难。”
在这场博弈中,许多家庭开启了“全家总动员”模式。有的全家齐上阵,分工研究不同高校;有的频繁参加各类志愿填报讲座;还有的通过社交平台四处打听过来人的经验。但面对海量信息,不少人反而陷入更深的焦虑。这场关乎未来的抉择正考验着每个家庭的智慧。
咨询会出现“抢专家大战”
6月23日,山西省展览馆人潮涌动。在此举办的2025山西(太原)中高考教育咨询博览会上,志愿填报专家们被家长围得水泄不通。每位专家台前都挤满了家长,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过道堵得严严实实,蜿蜒曲折的队伍排成长龙,家长们伸长脖子,翘首张望。
记者试图在当日的咨询会上采访一位填报志愿的“网红”专家,但话音未落,声音就被淹没在家长的急切追问中。几经努力,终于勉强得到了几位专家的联系方式,但在随后的致电中几乎均得到同类的回复:“抱歉,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这几天咨询排满了,从早到晚,几乎连喝水时间都没有。”声音中满是疲惫。
在鼎沸的人潮与喧嚣的咨询声中,穿梭其间的身影远不止高三家长。焦虑的触角早已向下蔓延。王女士的孩子开学才升高二,全家早早就开启了“备战”状态。她在专家席外围紧张地抄录着信息,时不时踮脚张望,生怕漏掉专家所说的重要信息。更令人惊叹的是,几位带着明显初中生模样孩子的家长尤为醒目。他们挤在台前,不顾周遭高三家长的急切,执着地向专家抛出关于未来专业方向的具体问题:“这个专业需要哪些竞赛证书?”“心理学对选考科目要求是否严格?”高考志愿咨询的“低龄化”趋势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晰,这不再是一场高三考生的独角戏,而是一场牵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家庭的“全民备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近期在太原举办的唯一一场与高考相关的咨询会。6月25日,由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指导的山西省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在太原启动,现场更是人山人海。
9.9元到数万元的“报考生意”
当家长和考生在志愿填报的迷宫中寻找方向时,志愿填报付费服务市场早在几年前已迅速崛起,并在新高考改革以来进入高峰期。
如今,从几元的AI报告到几百元的线上课程,从数千元的人工筛选套餐,再到数万元的“保录”套餐,各类教育机构推出的志愿填报服务琳琅满目,AI与传统经验交织,市场一片“繁荣”。
在太原市万达国际中心一家教育机构内,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构的信息咨询费用为7800元,并再三强调这家机构的专业性,“每位咨询师配有助理,方案经由志愿填报老师提交后,会有团队二次审核,甚至下班后还要开会复审。”
在太原市公元时代城的另一家机构,工作人员则表明,目前有3000元和5000元两档可以选择。3000元档的志愿填报服务主要是“把重点专业组筛选出来,大约5到10个”,剩下的需要家长自行筛选,耗时约半天;5000元档则承诺“把所有的专业都筛选出来”,力求一步到位,基本在三天内完成核心方案。“就看家长是想省心,还是愿意自己参与一部分了。”工作人员总结道。
当线下机构人声鼎沸,线上的咨询战场同样硝烟弥漫。抖音直播间里,志愿填报专家们热情高涨,背景板上“新高考精准规划”“AI智能填报”等字眼分外夺目。手指轻点,9.9元的AI志愿生成报告瞬间可得;再往下滑,数百元的资深专家“1对1”在线答疑赫然在列;更有某些机构悄然推出费用令人咋舌的数万元“资深团队全程护航套餐”……
“供不应求”背后的理性选择
今年3月31日,某知名教育博主团队推出了最高售价近两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遭到抢购,并很快在多省售罄。高价服务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就是这群人在制造焦虑、都是“智商税”;另一些家长则认为“花两万元避免孩子入错行也值得”。
面对报志愿服务市场的火爆,中国教育电视台特聘专家梁斌在今年6月17日的夸克高考直播间中指出,信息搜集一定要多元化,很多高校招生章程里有“隐藏条款”,比如单科成绩不达标、性别限制等原因都可能遭到“退档”,所以,多咨询并非坏事。
对于志愿填报市场的乱象,教育部亦发布公告,提醒考生和家长应理性报考,警惕高价辅导陷阱,部分机构包装“专家”、编造“内部信息”诱购服务,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指导师”并没有国家许可的职业资格认证,相关人员多为临时招募,考生家长应认准官方渠道,结合自身情况科学理性自主填报。
“拨开迷雾的关键,在于用理性和规划取代焦虑,希望每个考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前提是先读懂自己,再读懂规则。志愿填报本质上是分数、位次与招录比例的客观匹配,没有必要神秘化和过度焦虑。通过官方志愿指南、院校官网、招生办电话等途径直接咨询,综合可靠信息,远比依赖机构更可靠。”杜文俊提醒。
(任皓羽 金祎袂)
六月底的太原,热浪裹挟着焦虑与期待,在各教育咨询机构门前蒸腾。6月29日,2025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的第四天,一家头部教育咨询机构门前挤满了高考考生与家长,家长王女士刚刚为孩子签下一份8800元的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协议,“今年志愿填报太复杂了,花钱买个安心,就怕一个失误耽误孩子一辈子。”像王女士这样选择付费获取报志愿服务的家庭不在少数,一场关乎未来的“志愿争夺战”,在新高考的浪潮下激烈上演。
45个志愿填报成“烧脑题”
2025年,山西高考综合改革落地(下称“新高考改革”)带来从考试模式、成绩计算、志愿填报到录取规则的重大调整,犹如迷雾笼罩在众多考生与家长面前。新高考改革后,山西招生录取批次大幅精简,比如普通类仅设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高职)提前批和专科(高职)批四个批次。其中,普通本科批设置45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包含6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考生报考资格与选考科目严格挂钩,填报志愿时,实行“院校专业组+专业(类)”的方式。
这些变化催生了大量新概念——选科要求、院校专业组、等级赋分、平行志愿等,让许多家长直呼“晕头转向”。来自大同的考生家长李先生坦言被这些新名词“绕晕”,脸上写满疲惫。太原市实验中学校学生生涯与发展指导教师杜文俊表示:“今年,我省物理组考生分数达600分以上的人数突破一万名,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其重要原因就是赋分制的影响。”
与此同时,部分家庭还面临着兴趣与现实的冲突。“孩子想学考古,可这个专业就业面窄,我更希望她选师范类专业,最近总是因为选择专业的事情吵架。”家长赵女士无奈地说。对此,杜文俊认为:“没有绝对的冷门或热门专业,关键在于学生未来能否在专业领域做到高、精、尖。哪怕是热门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专业,若学习不深入,院校层次不高,未来就业依然困难。”
在这场博弈中,许多家庭开启了“全家总动员”模式。有的全家齐上阵,分工研究不同高校;有的频繁参加各类志愿填报讲座;还有的通过社交平台四处打听过来人的经验。但面对海量信息,不少人反而陷入更深的焦虑。这场关乎未来的抉择正考验着每个家庭的智慧。
咨询会出现“抢专家大战”
6月23日,山西省展览馆人潮涌动。在此举办的2025山西(太原)中高考教育咨询博览会上,志愿填报专家们被家长围得水泄不通。每位专家台前都挤满了家长,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过道堵得严严实实,蜿蜒曲折的队伍排成长龙,家长们伸长脖子,翘首张望。
记者试图在当日的咨询会上采访一位填报志愿的“网红”专家,但话音未落,声音就被淹没在家长的急切追问中。几经努力,终于勉强得到了几位专家的联系方式,但在随后的致电中几乎均得到同类的回复:“抱歉,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这几天咨询排满了,从早到晚,几乎连喝水时间都没有。”声音中满是疲惫。
在鼎沸的人潮与喧嚣的咨询声中,穿梭其间的身影远不止高三家长。焦虑的触角早已向下蔓延。王女士的孩子开学才升高二,全家早早就开启了“备战”状态。她在专家席外围紧张地抄录着信息,时不时踮脚张望,生怕漏掉专家所说的重要信息。更令人惊叹的是,几位带着明显初中生模样孩子的家长尤为醒目。他们挤在台前,不顾周遭高三家长的急切,执着地向专家抛出关于未来专业方向的具体问题:“这个专业需要哪些竞赛证书?”“心理学对选考科目要求是否严格?”高考志愿咨询的“低龄化”趋势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晰,这不再是一场高三考生的独角戏,而是一场牵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家庭的“全民备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近期在太原举办的唯一一场与高考相关的咨询会。6月25日,由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指导的山西省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在太原启动,现场更是人山人海。
9.9元到数万元的“报考生意”
当家长和考生在志愿填报的迷宫中寻找方向时,志愿填报付费服务市场早在几年前已迅速崛起,并在新高考改革以来进入高峰期。
如今,从几元的AI报告到几百元的线上课程,从数千元的人工筛选套餐,再到数万元的“保录”套餐,各类教育机构推出的志愿填报服务琳琅满目,AI与传统经验交织,市场一片“繁荣”。
在太原市万达国际中心一家教育机构内,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构的信息咨询费用为7800元,并再三强调这家机构的专业性,“每位咨询师配有助理,方案经由志愿填报老师提交后,会有团队二次审核,甚至下班后还要开会复审。”
在太原市公元时代城的另一家机构,工作人员则表明,目前有3000元和5000元两档可以选择。3000元档的志愿填报服务主要是“把重点专业组筛选出来,大约5到10个”,剩下的需要家长自行筛选,耗时约半天;5000元档则承诺“把所有的专业都筛选出来”,力求一步到位,基本在三天内完成核心方案。“就看家长是想省心,还是愿意自己参与一部分了。”工作人员总结道。
当线下机构人声鼎沸,线上的咨询战场同样硝烟弥漫。抖音直播间里,志愿填报专家们热情高涨,背景板上“新高考精准规划”“AI智能填报”等字眼分外夺目。手指轻点,9.9元的AI志愿生成报告瞬间可得;再往下滑,数百元的资深专家“1对1”在线答疑赫然在列;更有某些机构悄然推出费用令人咋舌的数万元“资深团队全程护航套餐”……
“供不应求”背后的理性选择
今年3月31日,某知名教育博主团队推出了最高售价近两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遭到抢购,并很快在多省售罄。高价服务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就是这群人在制造焦虑、都是“智商税”;另一些家长则认为“花两万元避免孩子入错行也值得”。
面对报志愿服务市场的火爆,中国教育电视台特聘专家梁斌在今年6月17日的夸克高考直播间中指出,信息搜集一定要多元化,很多高校招生章程里有“隐藏条款”,比如单科成绩不达标、性别限制等原因都可能遭到“退档”,所以,多咨询并非坏事。
对于志愿填报市场的乱象,教育部亦发布公告,提醒考生和家长应理性报考,警惕高价辅导陷阱,部分机构包装“专家”、编造“内部信息”诱购服务,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指导师”并没有国家许可的职业资格认证,相关人员多为临时招募,考生家长应认准官方渠道,结合自身情况科学理性自主填报。
“拨开迷雾的关键,在于用理性和规划取代焦虑,希望每个考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前提是先读懂自己,再读懂规则。志愿填报本质上是分数、位次与招录比例的客观匹配,没有必要神秘化和过度焦虑。通过官方志愿指南、院校官网、招生办电话等途径直接咨询,综合可靠信息,远比依赖机构更可靠。”杜文俊提醒。
(任皓羽 金祎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