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文章详情
“法治+”,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栖霞样本”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7-29

  如何用法治精神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以创新“法治+”模式破题,通过打造沉浸式阵地、创新融合式课堂、建强专业化队伍、深化系统化保护,构建起覆盖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链条的“栖霞样本”。

图1.jpg

  近年来,栖霞区累计建成16个特色法治教育场景,开展普法活动2300余场,为112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青少年法治教育参与率达100%,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法治教育生态链。

“法治+阵地”,场景体验让法条“活”起来

  燕子矶民法典主题公园内,12组互动装置生动演绎“民法典与生活的100个瞬间”。轻触屏幕,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等法规以动画形式跃然眼前。这处1500平方米的法治地标,是栖霞区16个特色法治教育场景的缩影。

  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栖霞区将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场景,告别“灌输式普法”。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法治馆内,每月2场“模拟法庭”由学生担纲主角,精选真实案例进行改编,让法律条文在唇枪舌剑中具象化;晓庄德法教育主题园则通过情景剧再现校园欺凌案例,法治格言石刻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这些阵地年均吸引超5万人次青少年参与体验,让法治教育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法治+课堂”,“三位一体”织密教育网

  “法律少年说”微课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知识竞赛……栖霞区以学校为主阵地,联动家庭与社会,构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

  每年暑期,“我去律所看一看”研学活动已成为栖霞区特色普法品牌,4年吸引1200余名青少年参与,并同步孵化出“家长普法夜校”“社区法律角”等23个配套项目。首创的“法治教育家校联系本”已在全区中小学推广。联系本设置“家庭法治话题”“社区普法实践”等板块,家长与孩子每月共同完成一个法治小游戏。数据显示,家庭亲子法律互动使用频率显著提升,有效带动未成年人参与社区普法实践。

“法治+骨干”,从“单兵作战”到“体系化服务”

  近年来,一支由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繁花护未队”成为栖霞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年均开展服务百余次,针对校园暴力、网络沉迷等热点问题提供定制化课程。

  不仅如此,栖霞区还选聘69名优秀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全区中小学100%覆盖,并配套考评管理制度。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积极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法治护航行动”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展播校园心理剧优秀作品、生命教育电影、家长课堂,不断提高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治+援助”,让法治教育与社会治理深融

  栖霞区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社会治理整体框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形成“普法—预防—援助”闭环。“爱心早餐”助学项目累计发放助学金18.6万元,将233名特殊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爱心暑托班”等项目投入超220万元。

  在司法领域也有创新突破,栖霞区办理了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封存;多部门联合建成未成年人“一站式”询问中心,强化隐私保护与司法救助效能。这些举措突破传统流程,深植新时代少年司法理念,彰显“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坚定落实。

(栖霞区司法局)


  如何用法治精神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以创新“法治+”模式破题,通过打造沉浸式阵地、创新融合式课堂、建强专业化队伍、深化系统化保护,构建起覆盖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链条的“栖霞样本”。

图1.jpg

  近年来,栖霞区累计建成16个特色法治教育场景,开展普法活动2300余场,为112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青少年法治教育参与率达100%,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法治教育生态链。

“法治+阵地”,场景体验让法条“活”起来

  燕子矶民法典主题公园内,12组互动装置生动演绎“民法典与生活的100个瞬间”。轻触屏幕,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等法规以动画形式跃然眼前。这处1500平方米的法治地标,是栖霞区16个特色法治教育场景的缩影。

  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栖霞区将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场景,告别“灌输式普法”。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法治馆内,每月2场“模拟法庭”由学生担纲主角,精选真实案例进行改编,让法律条文在唇枪舌剑中具象化;晓庄德法教育主题园则通过情景剧再现校园欺凌案例,法治格言石刻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这些阵地年均吸引超5万人次青少年参与体验,让法治教育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法治+课堂”,“三位一体”织密教育网

  “法律少年说”微课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知识竞赛……栖霞区以学校为主阵地,联动家庭与社会,构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

  每年暑期,“我去律所看一看”研学活动已成为栖霞区特色普法品牌,4年吸引1200余名青少年参与,并同步孵化出“家长普法夜校”“社区法律角”等23个配套项目。首创的“法治教育家校联系本”已在全区中小学推广。联系本设置“家庭法治话题”“社区普法实践”等板块,家长与孩子每月共同完成一个法治小游戏。数据显示,家庭亲子法律互动使用频率显著提升,有效带动未成年人参与社区普法实践。

“法治+骨干”,从“单兵作战”到“体系化服务”

  近年来,一支由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繁花护未队”成为栖霞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年均开展服务百余次,针对校园暴力、网络沉迷等热点问题提供定制化课程。

  不仅如此,栖霞区还选聘69名优秀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全区中小学100%覆盖,并配套考评管理制度。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积极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法治护航行动”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展播校园心理剧优秀作品、生命教育电影、家长课堂,不断提高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治+援助”,让法治教育与社会治理深融

  栖霞区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社会治理整体框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形成“普法—预防—援助”闭环。“爱心早餐”助学项目累计发放助学金18.6万元,将233名特殊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爱心暑托班”等项目投入超220万元。

  在司法领域也有创新突破,栖霞区办理了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封存;多部门联合建成未成年人“一站式”询问中心,强化隐私保护与司法救助效能。这些举措突破传统流程,深植新时代少年司法理念,彰显“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坚定落实。

(栖霞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