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石泉村小学的66名学生,在中宁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和共青团中宁县委员会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中宁县宪法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法治启蒙之旅。“今天我才知道,在网上随便泄露个人信息,或者转发不实消息,都可能违法。法律不仅是惩治犯罪的工具,更在教我们如何保护自己。”活动结束后,一位五年级学生分享了他的体会。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暑期活动,更是中宁县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系统构建未成年人法治保护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宁县紧紧围绕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部署、创新形式、精准施策,着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用心用情筑牢法治“防护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切实护航他们的青春成长之路。
制度先行:为法治教育筑牢 “压舱石”
中宁县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将其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育、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职责,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确保青少年普法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为持续深入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课堂主阵地:让法治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强化课程保障,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体系,结合学龄特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课时占比不低于相关学科总课时的3%。创新教学方式,编写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法治教材,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模拟法庭”“学宪法、讲宪法”等课堂活动,推动学生从“观众”转变为“主演”,在参与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实施“双课云守护”,在开学和放假前后开展普法直播,讲好“法治第一课”与“最后一课”。“八五”普法以来,已开展线上直播11场,观看人数2.6万余人,互动点赞超23万人次,覆盖全县66所中小学。
实践赋新能:沉浸式体验强化法治感知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中宁县高标准打造2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动法治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组建“红领巾讲解员”“法治小记者”等青少年普法团队,以“学生讲给学生听”的方式开展普法。深化研学实践,组织近万名学生走进法治教育基地、丰安屯旅游度假区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模拟法庭、趣味游戏、法治猜谜等活动,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感受法治精神的滋养。基地建成以来,已接待全区33所学校共1.5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协同聚合力:构建共育长效机制
整合检察、团委、教育等部门资源,打造“青心护航”法治辅导员守护小枸杞项目,聘用法官、检察官指导学校开展法庭开放日、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全面配齐法治副校长,从检察官、法官、司法助理、律师等专业人员中选聘,并实行动态调整,覆盖全县66所中小学。通过普法提示函、制定教学计划等方式,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八五”普法以来,全县66名法治副校长累计到校开展普法活动600余场。
青春之花,离不开法治的浇灌与守护。中宁县多措并举,不断织密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网络,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体系。下一步,中宁县将继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更温暖的关怀,守护每一位少年,让青春在法治的阳光下绚丽绽放。
(法治中宁)
8月26日,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石泉村小学的66名学生,在中宁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和共青团中宁县委员会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中宁县宪法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法治启蒙之旅。“今天我才知道,在网上随便泄露个人信息,或者转发不实消息,都可能违法。法律不仅是惩治犯罪的工具,更在教我们如何保护自己。”活动结束后,一位五年级学生分享了他的体会。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暑期活动,更是中宁县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系统构建未成年人法治保护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宁县紧紧围绕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部署、创新形式、精准施策,着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用心用情筑牢法治“防护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切实护航他们的青春成长之路。
制度先行:为法治教育筑牢 “压舱石”
中宁县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将其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育、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职责,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确保青少年普法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为持续深入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课堂主阵地:让法治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强化课程保障,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体系,结合学龄特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课时占比不低于相关学科总课时的3%。创新教学方式,编写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法治教材,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模拟法庭”“学宪法、讲宪法”等课堂活动,推动学生从“观众”转变为“主演”,在参与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实施“双课云守护”,在开学和放假前后开展普法直播,讲好“法治第一课”与“最后一课”。“八五”普法以来,已开展线上直播11场,观看人数2.6万余人,互动点赞超23万人次,覆盖全县66所中小学。
实践赋新能:沉浸式体验强化法治感知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中宁县高标准打造2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动法治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组建“红领巾讲解员”“法治小记者”等青少年普法团队,以“学生讲给学生听”的方式开展普法。深化研学实践,组织近万名学生走进法治教育基地、丰安屯旅游度假区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模拟法庭、趣味游戏、法治猜谜等活动,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感受法治精神的滋养。基地建成以来,已接待全区33所学校共1.5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协同聚合力:构建共育长效机制
整合检察、团委、教育等部门资源,打造“青心护航”法治辅导员守护小枸杞项目,聘用法官、检察官指导学校开展法庭开放日、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全面配齐法治副校长,从检察官、法官、司法助理、律师等专业人员中选聘,并实行动态调整,覆盖全县66所中小学。通过普法提示函、制定教学计划等方式,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八五”普法以来,全县66名法治副校长累计到校开展普法活动600余场。
青春之花,离不开法治的浇灌与守护。中宁县多措并举,不断织密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网络,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体系。下一步,中宁县将继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更温暖的关怀,守护每一位少年,让青春在法治的阳光下绚丽绽放。
(法治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