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未成年> 文章详情
孩子学习不专注,是注意的问题吗?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4-11-28

  一位家长诉说:“我的儿子刚上小学,他写作业时经常还没几分钟就要挺挺身子、仰仰脖子、掰掰橡皮或在课本上画画小人……老师也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漏掉老师的话,有时老师说要听写,别的同学都拿出纸笔了,他才反应过来。在家里写作业时,我得不停地告诉他‘要集中注意力’,但好像没多大用。而他在拼乐高、画画、听故事或玩游戏时,却能沉浸其中,从不喊累。他的注意是不是有问题?怎样才能改善?”

注意力不集中.jpg

我家孩子的注意有问题吗?

  大多数家长在遇到与上述案例中的孩子有相似行为时,会认为孩子的注意出了问题,甚至还会说孩子“多动”或有“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能不能依据写作业的表现来判断孩子的注意是否正常,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注意的品质可从四个方面衡量:同一时间内看到事物的多少(注意的范围);对同一事物保持注意时间的长短(注意的稳定性);同一时间能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注意,即一心二用(注意的分配);注意顺利地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个事物(注意的转移)。判断孩子的注意是否正常,不能只看单一方面,需要看这四个方面是否协调统一。上述案例中“孩子写作业不到几分钟就要挺挺身子、仰仰脖子、掰掰橡皮……”表明其注意的稳定性较差,“经常漏掉老师的话”意味着其注意范围较小、注意分配能力较差,“老师说要听写,别的同学都拿出纸笔了,他才反应过来”表明注意不能顺利地转移。即使这样,对孩子注意是否正常的判断也应持谨慎态度。因为个体的注意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是重要因素之一。年龄不同,注意发展水平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范围、持续时间、转移等品质会逐渐发展完善。本案例中的孩子刚入小学一年级,其行为可能是注意发展不成熟的体现,是个体注意发展的正常现象。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能稳稳地写作业,我家孩子就不行?

  基于上述分析,案例中的家长又提出一个疑惑:“既然他的不专注只是注意发展不成熟的体现,为什么别的孩子能稳稳地写作业,我家孩子就不行呢?”除了年龄,性别、兴趣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体注意的发展和表现,年龄相同的孩子也存在注意发展水平的差异,小学阶段男生的注意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女生,对感兴趣的活动注意持续时间较长。案例中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男生,他写作业时“不停地挺身子、仰脖子、掰橡皮”以及老师说的“别的孩子都拿出纸笔了,他才反应过来”等表现,可能与其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联系,也是现实中很多小学低段男生典型行为的体现,其实男孩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本案例中孩子在“听故事、画画或做游戏时能沉浸其中,从不喊累”,表明孩子的注意受兴趣影响,感兴趣的活动注意时间长,不感兴趣的活动注意时间短。

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静心观察孩子。不仅观察他写作业时的注意,还要观察他在其他活动如画画、玩游戏等方面的注意,全方位了解孩子。二是思考并归因。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时与游戏玩耍时的注意均不专注,可以考虑去专业机构排除病理问题;若仅是写作业时不专注,就需要思考其他因素,比如年龄、性别、兴趣等对注意的影响,而不能直接断定注意出了问题。三是如何做。首先,家长要适度接纳孩子的表现,理清孩子“可为的”与“不可为的”,不盲目比较,不过分焦虑。其次,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把学习不专注、走神简单归因为“不认真”“态度不端正”“不操心”等,可能会让孩子以这些标签自居,从而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造成学习不专注的恶性循环,甚至导致孩子厌学或拒学。再次,家长要用心陪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用橡皮泥捏字母、用树枝或粉笔在地上写汉字等游戏方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便可间接促进学习的专注力。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柴彩霞)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GH-230309)】


  一位家长诉说:“我的儿子刚上小学,他写作业时经常还没几分钟就要挺挺身子、仰仰脖子、掰掰橡皮或在课本上画画小人……老师也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漏掉老师的话,有时老师说要听写,别的同学都拿出纸笔了,他才反应过来。在家里写作业时,我得不停地告诉他‘要集中注意力’,但好像没多大用。而他在拼乐高、画画、听故事或玩游戏时,却能沉浸其中,从不喊累。他的注意是不是有问题?怎样才能改善?”

注意力不集中.jpg

我家孩子的注意有问题吗?

  大多数家长在遇到与上述案例中的孩子有相似行为时,会认为孩子的注意出了问题,甚至还会说孩子“多动”或有“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能不能依据写作业的表现来判断孩子的注意是否正常,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注意的品质可从四个方面衡量:同一时间内看到事物的多少(注意的范围);对同一事物保持注意时间的长短(注意的稳定性);同一时间能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注意,即一心二用(注意的分配);注意顺利地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个事物(注意的转移)。判断孩子的注意是否正常,不能只看单一方面,需要看这四个方面是否协调统一。上述案例中“孩子写作业不到几分钟就要挺挺身子、仰仰脖子、掰掰橡皮……”表明其注意的稳定性较差,“经常漏掉老师的话”意味着其注意范围较小、注意分配能力较差,“老师说要听写,别的同学都拿出纸笔了,他才反应过来”表明注意不能顺利地转移。即使这样,对孩子注意是否正常的判断也应持谨慎态度。因为个体的注意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是重要因素之一。年龄不同,注意发展水平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范围、持续时间、转移等品质会逐渐发展完善。本案例中的孩子刚入小学一年级,其行为可能是注意发展不成熟的体现,是个体注意发展的正常现象。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能稳稳地写作业,我家孩子就不行?

  基于上述分析,案例中的家长又提出一个疑惑:“既然他的不专注只是注意发展不成熟的体现,为什么别的孩子能稳稳地写作业,我家孩子就不行呢?”除了年龄,性别、兴趣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体注意的发展和表现,年龄相同的孩子也存在注意发展水平的差异,小学阶段男生的注意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女生,对感兴趣的活动注意持续时间较长。案例中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男生,他写作业时“不停地挺身子、仰脖子、掰橡皮”以及老师说的“别的孩子都拿出纸笔了,他才反应过来”等表现,可能与其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联系,也是现实中很多小学低段男生典型行为的体现,其实男孩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本案例中孩子在“听故事、画画或做游戏时能沉浸其中,从不喊累”,表明孩子的注意受兴趣影响,感兴趣的活动注意时间长,不感兴趣的活动注意时间短。

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静心观察孩子。不仅观察他写作业时的注意,还要观察他在其他活动如画画、玩游戏等方面的注意,全方位了解孩子。二是思考并归因。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时与游戏玩耍时的注意均不专注,可以考虑去专业机构排除病理问题;若仅是写作业时不专注,就需要思考其他因素,比如年龄、性别、兴趣等对注意的影响,而不能直接断定注意出了问题。三是如何做。首先,家长要适度接纳孩子的表现,理清孩子“可为的”与“不可为的”,不盲目比较,不过分焦虑。其次,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把学习不专注、走神简单归因为“不认真”“态度不端正”“不操心”等,可能会让孩子以这些标签自居,从而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造成学习不专注的恶性循环,甚至导致孩子厌学或拒学。再次,家长要用心陪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用橡皮泥捏字母、用树枝或粉笔在地上写汉字等游戏方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便可间接促进学习的专注力。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柴彩霞)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GH-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