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文章详情
科技引领,未来无限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6-20

  那天我考完试从考场出来时我突然觉得未来很迷茫,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不明白为何努力许久成绩仍无起色,甚至隐隐还有倒退的趋势。怀揣着这种心情,我来到了卫星发射中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正如李白笔下的豪情,此刻火箭升空的场景让我读懂了这种力量。“北京时间2025年6月6日04:45,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0次飞行”,读完《人民日报》中的这一段话,我无比欣喜,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旅程。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托举卫星拔地而起。尾焰划破苍穹的瞬间,我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震撼 —— 那是科技力量掀起的惊涛骇浪,在胸腔里久久激荡。

  那是凌晨的04:45,我们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基地,到达了波澜壮阔景象的起始点,在这里我切身体会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基地的第一个发射指挥中心很简陋,时光回溯至1967年1月22日,首批科技工作者抵达岢岚,标志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创立。一群先驱者踏入岢岚,在晋西北的崇山峻岭间点燃了航天事业的燎原之火。这是中国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的起点,也是科研人员的归宿。在基地中有很多介绍中国航天发展的板块,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的快速,从古老的嫦娥奔月传说,到明朝万户飞天壮举,再到如今杨利伟的第一次升空。但中国的航天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如20世纪末的“曙光一号”计划,也称“714工程”,投入巨大付出甚多,但到最后由于国力不足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于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可为它而付出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它为后来的航天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在航天领域方面创造了太多奇迹,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建成了自主研制、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在建设航天强国、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增添了又一座彪炳史册的“里程碑”。从落后西方到如今遥遥领先于世界,航天英雄们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梦起九州,壮凌宇之志,缘定寰宇,铭空天之魂。

  小时候我总是抬头仰望那浩瀚的星空,常常指着那星星点点问爷爷:“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总是说:“那是已逝者的亡魂在遥远的天际中爱着你。”现在我终于知道那满天的星光是什么,那是永不熄灭的航天精神火炬,照亮我在迷茫中前行的道路。近20年来,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这是千万中国人努力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一路走来,步步都是艰辛。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无数科学家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在反复的实验与尝试中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在科技之路上的长征。

  光明刺破黑暗那一刻,火箭携带卫星升空形成一幅壮阔画卷。火箭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希望起航,承载着无数中国科研工作人员的心血起航,我的泪水充满眼眶,最终夺眶而出,心中的震憾难以言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中国航天精神的有力证明,是中国航天人脚踏实地走向未来的起点。当火箭升空的那一刻,光明冲破黑暗,火光四射,照到了广大人民的心中,火箭在空中划了一个完美的弧线,一次分离,二次分离,最终它冲破了天际飞到了浩瀚无垠的宇宙当中,只在空中留下了一条弧线。那条弧线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像雨过天晴时的彩虹,其中红色是最为绚丽的也是最为灿烂的。

  中国本就是让无数中国人所骄傲所自豪的!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在科技领域方面的长征从未停下,也不会停下。

  宇宙从虚无缥缈变得切真切实,这是科技取得进步的成果。去往太空不再是毫无可能,而是可以切身感受这是无数科研人员努力的成果。航天再也不是一场梦,而是可以切身体会的现实,这是科研发展的表现。

  抹去眼角激动的泪,我明白了如我们的航天事业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长征,只有不怕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创造未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让我们成为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在天空中自由起航,去飞往更为辽阔的天地,去开辟最为广阔的世界,去向下一个更好的未来迈进。

  吕梁市第四中学 王誉


  那天我考完试从考场出来时我突然觉得未来很迷茫,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不明白为何努力许久成绩仍无起色,甚至隐隐还有倒退的趋势。怀揣着这种心情,我来到了卫星发射中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正如李白笔下的豪情,此刻火箭升空的场景让我读懂了这种力量。“北京时间2025年6月6日04:45,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0次飞行”,读完《人民日报》中的这一段话,我无比欣喜,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旅程。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托举卫星拔地而起。尾焰划破苍穹的瞬间,我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震撼 —— 那是科技力量掀起的惊涛骇浪,在胸腔里久久激荡。

  那是凌晨的04:45,我们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基地,到达了波澜壮阔景象的起始点,在这里我切身体会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基地的第一个发射指挥中心很简陋,时光回溯至1967年1月22日,首批科技工作者抵达岢岚,标志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创立。一群先驱者踏入岢岚,在晋西北的崇山峻岭间点燃了航天事业的燎原之火。这是中国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的起点,也是科研人员的归宿。在基地中有很多介绍中国航天发展的板块,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的快速,从古老的嫦娥奔月传说,到明朝万户飞天壮举,再到如今杨利伟的第一次升空。但中国的航天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如20世纪末的“曙光一号”计划,也称“714工程”,投入巨大付出甚多,但到最后由于国力不足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于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可为它而付出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它为后来的航天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在航天领域方面创造了太多奇迹,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建成了自主研制、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在建设航天强国、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增添了又一座彪炳史册的“里程碑”。从落后西方到如今遥遥领先于世界,航天英雄们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梦起九州,壮凌宇之志,缘定寰宇,铭空天之魂。

  小时候我总是抬头仰望那浩瀚的星空,常常指着那星星点点问爷爷:“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总是说:“那是已逝者的亡魂在遥远的天际中爱着你。”现在我终于知道那满天的星光是什么,那是永不熄灭的航天精神火炬,照亮我在迷茫中前行的道路。近20年来,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这是千万中国人努力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一路走来,步步都是艰辛。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无数科学家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在反复的实验与尝试中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在科技之路上的长征。

  光明刺破黑暗那一刻,火箭携带卫星升空形成一幅壮阔画卷。火箭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希望起航,承载着无数中国科研工作人员的心血起航,我的泪水充满眼眶,最终夺眶而出,心中的震憾难以言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中国航天精神的有力证明,是中国航天人脚踏实地走向未来的起点。当火箭升空的那一刻,光明冲破黑暗,火光四射,照到了广大人民的心中,火箭在空中划了一个完美的弧线,一次分离,二次分离,最终它冲破了天际飞到了浩瀚无垠的宇宙当中,只在空中留下了一条弧线。那条弧线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像雨过天晴时的彩虹,其中红色是最为绚丽的也是最为灿烂的。

  中国本就是让无数中国人所骄傲所自豪的!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在科技领域方面的长征从未停下,也不会停下。

  宇宙从虚无缥缈变得切真切实,这是科技取得进步的成果。去往太空不再是毫无可能,而是可以切身感受这是无数科研人员努力的成果。航天再也不是一场梦,而是可以切身体会的现实,这是科研发展的表现。

  抹去眼角激动的泪,我明白了如我们的航天事业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长征,只有不怕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创造未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让我们成为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在天空中自由起航,去飞往更为辽阔的天地,去开辟最为广阔的世界,去向下一个更好的未来迈进。

  吕梁市第四中学 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