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文章详情
你知道吗,植物也有“鲸落”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5-07-01

  当一棵树被狂风或暴雨击倒时,看上去死了的树会重获生机、经历春夏秋冬吗?树有第二次生命吗?想知道这些,就跟着《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以下简称《一木倒,万物生》)一起了解树、森林和森林中的小伙伴们之间的故事。

  “鲸落”一词最早出现于1991年,指大型鲸类死亡后沉入深海的过程及其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鲸落”由此被称为“最浪漫的死亡”。鲜为人知的是,植物界也存在“鲸落”现象,这便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倒木”。

  《一木倒,万物生》在2024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从65个国家的3355种图书中脱颖而出,成为4种获得非虚构类大奖的图书之一。如今,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很多国家畅销。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达尼奥·米塞罗基是意大利自然科学研究者,专注于动物与沼泽植物的研究。瓦伦蒂娜·戈塔迪是意大利平面设计师及插画家,她对自然和科学插画创作情有独钟,二人擅长将关注点聚焦在自然界中鲜有人关注的对象上,通过持续观察和长期记录,揭示自然运作的原理和生命的奇妙。于是,就有了《一木倒,万物生》这部珠联璧合之作。

  “倒木”,即倒掉的、死去的树木。在森林中,一场风暴或一道闪电,虫蛀、病害或干旱,都可能将一棵树“推”倒。但是,生命的陨落并非终点:一棵树死掉后,树叶落尽、树干倒地,原本被树冠遮住的阳光通过这扇“天窗”照到林中,喜阳的植物便可草木葱茏。它成了一座自然建筑,里外上下被各种昆虫、苔藓和地衣、鸟类等“住客”占领;森林中八成以上的树木幼苗,也是从“倒木”上繁育出来的,“倒木”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空间、水分和营养物质。

  《一木倒,万物生》的主角是森林中一棵死去的、倒伏在地的树木,作品描述了“倒木”的四季,以及围绕它所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由此,让我们看到了植物界的“鲸落”现象。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小读者们很难想象,看似无用的“倒木”并非垃圾,围绕它形成的微型世界竟是如此鲜活、热闹。死掉的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森林的一部分,甚至比活着的时候更加生机勃勃。

  “森林为我,我为森林。”这是一个关于自然的故事,也是生命的故事。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再生,一切都会在大自然精妙的循环中物尽其用,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人类也应该与之和谐共处。

(陈若葵)


  当一棵树被狂风或暴雨击倒时,看上去死了的树会重获生机、经历春夏秋冬吗?树有第二次生命吗?想知道这些,就跟着《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以下简称《一木倒,万物生》)一起了解树、森林和森林中的小伙伴们之间的故事。

  “鲸落”一词最早出现于1991年,指大型鲸类死亡后沉入深海的过程及其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鲸落”由此被称为“最浪漫的死亡”。鲜为人知的是,植物界也存在“鲸落”现象,这便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倒木”。

  《一木倒,万物生》在2024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从65个国家的3355种图书中脱颖而出,成为4种获得非虚构类大奖的图书之一。如今,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很多国家畅销。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达尼奥·米塞罗基是意大利自然科学研究者,专注于动物与沼泽植物的研究。瓦伦蒂娜·戈塔迪是意大利平面设计师及插画家,她对自然和科学插画创作情有独钟,二人擅长将关注点聚焦在自然界中鲜有人关注的对象上,通过持续观察和长期记录,揭示自然运作的原理和生命的奇妙。于是,就有了《一木倒,万物生》这部珠联璧合之作。

  “倒木”,即倒掉的、死去的树木。在森林中,一场风暴或一道闪电,虫蛀、病害或干旱,都可能将一棵树“推”倒。但是,生命的陨落并非终点:一棵树死掉后,树叶落尽、树干倒地,原本被树冠遮住的阳光通过这扇“天窗”照到林中,喜阳的植物便可草木葱茏。它成了一座自然建筑,里外上下被各种昆虫、苔藓和地衣、鸟类等“住客”占领;森林中八成以上的树木幼苗,也是从“倒木”上繁育出来的,“倒木”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空间、水分和营养物质。

  《一木倒,万物生》的主角是森林中一棵死去的、倒伏在地的树木,作品描述了“倒木”的四季,以及围绕它所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由此,让我们看到了植物界的“鲸落”现象。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小读者们很难想象,看似无用的“倒木”并非垃圾,围绕它形成的微型世界竟是如此鲜活、热闹。死掉的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森林的一部分,甚至比活着的时候更加生机勃勃。

  “森林为我,我为森林。”这是一个关于自然的故事,也是生命的故事。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再生,一切都会在大自然精妙的循环中物尽其用,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人类也应该与之和谐共处。

(陈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