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条写在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室走廊墙壁上格外醒目的标语,令初次走进这所学校的记者倍感温暖且深深触动。因为正是这里的特教老师用爱让孩子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感受到了希望的光芒照耀着他们前行的道路。
创立于2019年的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秉承“用心培育,用爱陪伴”的宗旨,始终坚持培养孩子“能自理、会生活、自信地融入社会”的办学目标,致力于成为一所招收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个别化培养,构建了“产+教+研”的特教模式,以阶段性、多元化推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目前,该校拥有教师47名,学生193名,其中在校学生90名,为103名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开展认知课程、适应课程等教授。
在该校一层大厅的康复训练场,记者看到康复张老师正在辅助一位学生进行感统康复训练。他一手扶着学生,让学生从波浪触觉步道上缓慢地行走,丰富学生的触觉体验,增强其敏感度。软垫外围站着的家长,看到孩子一天天不断地变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据了解,该校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成立了教学组、康复组、职教组、音乐组、体育组,各组协调配合,共同进步。组织教师不断研发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串珠课程、拼豆课程、热缩片课程、奶油胶手工课程、衍纸课程、多功能康复课程、芳香系列课程、烘焙课程、音乐疗法课程、田园疗愈课程等。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特色活动,如走进太原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进行参观、研学、义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高校校园文化的同时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张校长介绍道:“目前,学校已经成熟的产品有香皂、石膏香薰、香薰蜡烛、串珠、蜡片、奶油胶等。结合个性化康复训练,将产品与康复相融合,1∶1课程定制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及口语等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区分其障碍类别,从教学、康复、心理健康、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个别化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建立高频率、高效率的教育机制,做到始终个别化,人人有效果。”
在四年级的教室里,班主任宋老师正在手把手地教学生制作奶油胶发夹。一遍又一遍,她总是耐心地教授着,经过反反复复地尝试后,一件成品终于大功告成。她用激励的言语鼓舞着学生,只见学生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我们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奥尔夫音乐、创意美术、特奥体育、多功能康复、田园疗愈等课程,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教育教学,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分管教务的李校长说,“通过康复与学习相结合、个训和集体课程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特殊孩子提供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调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性,让学生走出自己的世界,回归主流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生活辅导刘老师2023年9月来到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授烘焙课程。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她发现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来教授,有些无从下手,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辅导。她说:“每个特殊的孩子都不一样,只有读懂他们的行为,实施科学的教育干预,才能顺利把作品完成。”
在记者采访期间,正遇下课铃响。只见五年级的一位学生,从教室里飞快跑出,班助许老师紧随其后看护着。就这样在教室的走廊里快步地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据她介绍,“这个孩子好动,只要一下课就往楼道跑。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必须跟着贴身看护。”这样的看护,自从她带这个班级以来一直是这样。许老师说话时没有一丝的不耐烦,反而是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办公室王主任说:“这就是我们的特教老师。其实,我刚入职到这里时,对我冲击最大的就是从来没有想过在我们身边会有这么多的特殊孩子。在我们学校,虽然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多,但上课的时候,每个班级每一节课都会有两位老师在现场进行悉心教授。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老师,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还必须懂得孩子们的所思所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这么多年,明显能看到不管是对于一个家庭也好,或者对于学生本人也好改变是非常大的。这一点,也是令我们倍感欣慰的。”
课间活动时,记者在操场上看到老师们带着学生做广播操。虽然一个班仅有五、六名学生,做操的动作也参差不齐,但依旧有两位老师在旁边耐心地指导着。冬日的暖阳洒在孩子们的脸上,是那样的灿烂。
在芳香系列课上,记者看到一位学生正在熟练地制作颜色不同、样式各异的石膏香薰。做好的成品摆满了一大张桌子,散发着各种香味。周老师说:“现在这个孩子,从配料的比例到制作的流程,每道工序都非常的熟练。看到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打心里高兴。”
孤独、自卑、脆弱、敏感是较多特殊孩子的心理特征,但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往往以暴躁的情绪来宣泄。李校长说:“虽然一句话、一个手势可能需要重复很多遍,但每当看到孩子们从不会到学会,从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到学会根据事物判断、调节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特殊教育,是一项需要恒心与爱心的事业。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与健全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存在更多障碍。但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群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老师,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多彩的世界。
用爱滋养,静待花开绽放时;用心倾听,不屈生命在歌唱。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致力于用爱心、耐心、恒心、匠心为每位“折翼的天使”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自由展翅翱翔。
(本报记者 田静 高杨)
“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条写在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室走廊墙壁上格外醒目的标语,令初次走进这所学校的记者倍感温暖且深深触动。因为正是这里的特教老师用爱让孩子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感受到了希望的光芒照耀着他们前行的道路。
创立于2019年的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秉承“用心培育,用爱陪伴”的宗旨,始终坚持培养孩子“能自理、会生活、自信地融入社会”的办学目标,致力于成为一所招收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个别化培养,构建了“产+教+研”的特教模式,以阶段性、多元化推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目前,该校拥有教师47名,学生193名,其中在校学生90名,为103名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开展认知课程、适应课程等教授。
在该校一层大厅的康复训练场,记者看到康复张老师正在辅助一位学生进行感统康复训练。他一手扶着学生,让学生从波浪触觉步道上缓慢地行走,丰富学生的触觉体验,增强其敏感度。软垫外围站着的家长,看到孩子一天天不断地变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据了解,该校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成立了教学组、康复组、职教组、音乐组、体育组,各组协调配合,共同进步。组织教师不断研发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串珠课程、拼豆课程、热缩片课程、奶油胶手工课程、衍纸课程、多功能康复课程、芳香系列课程、烘焙课程、音乐疗法课程、田园疗愈课程等。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特色活动,如走进太原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进行参观、研学、义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高校校园文化的同时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张校长介绍道:“目前,学校已经成熟的产品有香皂、石膏香薰、香薰蜡烛、串珠、蜡片、奶油胶等。结合个性化康复训练,将产品与康复相融合,1∶1课程定制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及口语等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区分其障碍类别,从教学、康复、心理健康、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个别化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建立高频率、高效率的教育机制,做到始终个别化,人人有效果。”
在四年级的教室里,班主任宋老师正在手把手地教学生制作奶油胶发夹。一遍又一遍,她总是耐心地教授着,经过反反复复地尝试后,一件成品终于大功告成。她用激励的言语鼓舞着学生,只见学生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我们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奥尔夫音乐、创意美术、特奥体育、多功能康复、田园疗愈等课程,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教育教学,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分管教务的李校长说,“通过康复与学习相结合、个训和集体课程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特殊孩子提供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调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性,让学生走出自己的世界,回归主流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生活辅导刘老师2023年9月来到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授烘焙课程。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她发现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来教授,有些无从下手,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辅导。她说:“每个特殊的孩子都不一样,只有读懂他们的行为,实施科学的教育干预,才能顺利把作品完成。”
在记者采访期间,正遇下课铃响。只见五年级的一位学生,从教室里飞快跑出,班助许老师紧随其后看护着。就这样在教室的走廊里快步地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据她介绍,“这个孩子好动,只要一下课就往楼道跑。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必须跟着贴身看护。”这样的看护,自从她带这个班级以来一直是这样。许老师说话时没有一丝的不耐烦,反而是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办公室王主任说:“这就是我们的特教老师。其实,我刚入职到这里时,对我冲击最大的就是从来没有想过在我们身边会有这么多的特殊孩子。在我们学校,虽然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多,但上课的时候,每个班级每一节课都会有两位老师在现场进行悉心教授。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老师,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还必须懂得孩子们的所思所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这么多年,明显能看到不管是对于一个家庭也好,或者对于学生本人也好改变是非常大的。这一点,也是令我们倍感欣慰的。”
课间活动时,记者在操场上看到老师们带着学生做广播操。虽然一个班仅有五、六名学生,做操的动作也参差不齐,但依旧有两位老师在旁边耐心地指导着。冬日的暖阳洒在孩子们的脸上,是那样的灿烂。
在芳香系列课上,记者看到一位学生正在熟练地制作颜色不同、样式各异的石膏香薰。做好的成品摆满了一大张桌子,散发着各种香味。周老师说:“现在这个孩子,从配料的比例到制作的流程,每道工序都非常的熟练。看到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打心里高兴。”
孤独、自卑、脆弱、敏感是较多特殊孩子的心理特征,但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往往以暴躁的情绪来宣泄。李校长说:“虽然一句话、一个手势可能需要重复很多遍,但每当看到孩子们从不会到学会,从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到学会根据事物判断、调节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特殊教育,是一项需要恒心与爱心的事业。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与健全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存在更多障碍。但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群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老师,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多彩的世界。
用爱滋养,静待花开绽放时;用心倾听,不屈生命在歌唱。太原市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致力于用爱心、耐心、恒心、匠心为每位“折翼的天使”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自由展翅翱翔。
(本报记者 田静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