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巡礼> 文章详情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科普活动在晋举行
来源:青少年创新科技网 时间:2024-12-30

  日前,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科普活动主场活动在山西太原举办。来自全国19个省、市、县科技馆科技工作者代表及中小学师生约110人现场参加。 

640 (2).jpg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模型搭建榫卯结构。

  主场活动现场,新编情景剧《同上一堂科学课》以“开学第一课”为主题,以应县木塔为内容,以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为五个主元素,以沉浸式情景剧形式开展,从一线科普人员的视角,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应县木塔榫卯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随后,来自山西大学的任毅敏教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应县木塔价值特色及不朽奥秘》的主旨报告。

  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谭丽红表示,过去一年,山西省科协在推动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达成了显著的成效:设立首批“科创中国”山西省博士创新站,打造科技经济融合新模式,助推山西高质量发展;举办多项科普活动与竞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这一年,山西省科技馆接待观众75.1253余万人次,开展科学表演180场、科学课程200节,“科技馆进校园”活动走进14所学校,流动科技馆巡展28个站点、举办“山西科学讲坛”30场次,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山西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各地科技交流协作组织的鼎力支持。

  据了解,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科普活动自启动以来,已联动全国30个省份117余家省、市、县级科普场馆、配发3210套材料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活动结合“全国科普日”、9月开学季,围绕“同上一堂科学课”,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共推出“同上一堂科学课”主场活动、“双进”服务“双减”科技馆体系联动活动、科普直播课《匠心国粹,晋韵榫卯》《光影之旅:视觉与阅读的科学奥秘》、科普讲座《从人工智能到具身智能》、科技教师培训、公众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同诵科学家”短视频资源征集7大板块内容,旨在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资源,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科技创新报记者  梁小玉 


  日前,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科普活动主场活动在山西太原举办。来自全国19个省、市、县科技馆科技工作者代表及中小学师生约110人现场参加。 

640 (2).jpg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模型搭建榫卯结构。

  主场活动现场,新编情景剧《同上一堂科学课》以“开学第一课”为主题,以应县木塔为内容,以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为五个主元素,以沉浸式情景剧形式开展,从一线科普人员的视角,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应县木塔榫卯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随后,来自山西大学的任毅敏教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应县木塔价值特色及不朽奥秘》的主旨报告。

  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谭丽红表示,过去一年,山西省科协在推动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达成了显著的成效:设立首批“科创中国”山西省博士创新站,打造科技经济融合新模式,助推山西高质量发展;举办多项科普活动与竞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这一年,山西省科技馆接待观众75.1253余万人次,开展科学表演180场、科学课程200节,“科技馆进校园”活动走进14所学校,流动科技馆巡展28个站点、举办“山西科学讲坛”30场次,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山西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各地科技交流协作组织的鼎力支持。

  据了解,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科普活动自启动以来,已联动全国30个省份117余家省、市、县级科普场馆、配发3210套材料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活动结合“全国科普日”、9月开学季,围绕“同上一堂科学课”,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共推出“同上一堂科学课”主场活动、“双进”服务“双减”科技馆体系联动活动、科普直播课《匠心国粹,晋韵榫卯》《光影之旅:视觉与阅读的科学奥秘》、科普讲座《从人工智能到具身智能》、科技教师培训、公众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同诵科学家”短视频资源征集7大板块内容,旨在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资源,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科技创新报记者  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