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山西省太原市的迎泽大街上,新华书房飘出“缕缕墨香”。午后的城市书屋,各类人群在“书吧”扫码借阅新书……近年来,山西省以“书香山西”建设为蓝图,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机制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阅读融入百姓生活。从城市核心商圈到社区街巷,从公园湖畔到银行网点,一座座“城市书房”如繁星点缀三晋大地,让书香浸润生活。
实地探访
15分钟里的书香版图
在太原,迎泽大街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城市中轴线,更是文化汇聚地。以这里为起点,以15分钟的行程为半径,可以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书香之旅”。
清晨八点,太原市文瀛公园内的文瀛城市书屋迎来了当天的首批读者。退休教师文彩君在落地窗边认真地读起了当日的报纸,她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晨练完只能在公园干坐着,时间都浪费了。现在可不一样,书屋开放得早,环境还特别好,看不完的书还能借回家接着看。”在这座书屋,自助借还书机、电子阅读设备摆放整齐。书架上,文学、历史、养生等各类书籍整齐排列。在“今日推荐”板块,展示着《山西红色故事》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读物。据书屋负责人杨耀辉介绍,该书屋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在不同时间段有阅读需求的市民。尤其是周末,这里日均接待读者超200人次,已成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后花园”。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与其他书友交流分享,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万达广场的肆忆城市书屋内,大学生何宏阳刚刚办好借阅卡,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这里的环境特别温馨,活动也很丰富,特别适合我们大学生。”何宏阳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还能参加各种阅读活动,认识新朋友,拓宽自己的视野。工作人员陈志鹏介绍,这座书屋秉持“小而美、就近服务”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读者只需持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就能轻松借阅书籍。书屋还专门设置了舒适的阅读区,并且会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为读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良好平台。
中午时分,在万达广场三层的西西弗书店,午间休息的上班族何娜正在认真翻阅《山西历史地理》。“我就在旁边写字楼上班,中午不想回家,这里既能看书,还有共享办公区,特别方便。”何娜告诉记者。走进这家书店,阅读区、活动区、亲子区划分明确,书籍按照不同主题分区陈列,经典名著与潮流读物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喜好。书店还会定期举办读书会、文化沙龙等活动,同时邀请知名作家、学者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文化氛围浓厚。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热爱阅读的市民,都能在这里享受阅读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位于水西门街的中国农业银行网点,等候区则被巧妙改造成了温馨的“阅读角”。年轻上班族王得将在等待办理业务的同时翻阅等候区的杂志,他感到很惊喜,“以前办业务只能玩手机打发时间,现在居然能看书,时间一下子就过得快多了!”来自农行山西省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全省120个网点打造了“青墨”读书驿站,让山西民众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阅读的乐趣。此外,该行还将金融服务与文化服务有机结合,以提供全新的便民服务体验。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让阅读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
读者心声
阅读习惯的悄然变革
“以前想看书,需要跑大老远,如今,家门口公园里的书屋就能随时‘充电’!”文彩君向记者展示她手机上的借阅记录,一脸自豪。在过去的半年里,她已经阅读了20余本书,阅读范围从历史传记到养生书籍,十分广泛。文彩君感慨:“我年轻时就特别爱读书,但退休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看书。自从家门口的公园书屋开放后,我每天都雷打不动地来‘打卡’两小时,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文彩君的经历,正是城市书屋建设改变阅读方式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城市书房遍布太原,从公园转角到商圈角落,从学校周边到社区深处,市民们的阅读生活更加便捷。
夜幕降临,学府街的求索书店亮起了“温暖”的灯光,山西大学的学生陈雨桐正在这里挑选考研资料,她告诉记者:“这里有24小时自习区和免费考研讲座,对我们‘考研党’来说帮助太大了!在这里学习氛围特别好,效率也提高了很多。”陈雨桐在备考期间,深切感受到了“15分钟阅读圈”带来的便利与高效。“备考期间效率翻倍全靠商圈书屋!”她指着手机上的阅读打卡记录说:“过去在宿舍,总是忍不住刷短视频,浪费了好多时间。现在,我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在附近商圈的书屋学习,日均阅读时长增加到了1小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商圈书屋采用“阅读+咖啡”的创新模式,将阅读与休闲完美结合,同时还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行业分享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在这里,年轻人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拓展朋友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公园的林荫道上,72岁的王大爷正捧着一本《三体》坐在长椅上,不远处停着一辆明黄色的流动图书车。“以前借书得坐两站公交去图书馆,现在遛弯就能顺手借本书,这日子过得跟年轻人刷手机一样方便!”王大爷笑着指了指身后这辆“会移动的知识宝藏”。流动图书车的出现,进一步延伸了“15分钟阅读圈”的服务半径,让阅读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来自太原市图书馆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太原市已建成30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辆流动图书车覆盖全市6个城区,累计服务超过50万人次。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工作人员田昊表示:“我们就是想打破传统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每个想读书的人,都能在15分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书香天地。”
正是这些便利化服务,让如今太原的街头巷尾随时可见人们捧着书本的身影:公园长椅上专注阅读的银发读者、商场的自助图书馆里埋头备考的学生、图书车前兴高采烈讨论故事的小朋友……这座城市的书香,正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倾注”加码
阅读点亮未来
近年来,山西持续发力“15分钟阅读圈”建设,不断提升全民阅读体验感。
在此过程中,各方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必不可少。求索书店的店主王磊告诉记者,多亏了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自己的书店才有更多资金投入到阅读活动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中。来自山西省文旅厅的数据显示,全省已构建起了多元共建共享的阅读生态。截至目前,有3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阅读空间建设,社会资本投入超2.3亿元。这些资金的注入,为“15分钟阅读圈”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田昊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大家在步行或骑行15分钟的范围内就能找到阅读场所,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从全省来看,山西目前已建成120余座图书馆、3200余家实体书店、18800多个农家书屋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切实兑现了“处处有书香”的承诺。
“15分钟阅读圈”的建设,正让更多的山西人从中受益。无论是在城市的繁华区域,还是宁静的社区、美丽的公园,亦或是银行网点等便民场所,人们都能在15分钟内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空间。大量阅读空间的出现,吸引了众多读者,有效提升了全民阅读的参与度,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与便利,为营造书香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全民阅读的氛围日益浓厚。图书馆的人流量不断增多,阅读活动的参与度显著提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积极的转变,从过去的碎片化阅读逐渐向深度阅读迈进。
以全民阅读大会为契机,山西将继续推进“书香山西”的建设,完善阅读服务网络,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让浓浓书香充溢三晋大地。
(白金鑫)
清晨,山西省太原市的迎泽大街上,新华书房飘出“缕缕墨香”。午后的城市书屋,各类人群在“书吧”扫码借阅新书……近年来,山西省以“书香山西”建设为蓝图,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机制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阅读融入百姓生活。从城市核心商圈到社区街巷,从公园湖畔到银行网点,一座座“城市书房”如繁星点缀三晋大地,让书香浸润生活。
实地探访
15分钟里的书香版图
在太原,迎泽大街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城市中轴线,更是文化汇聚地。以这里为起点,以15分钟的行程为半径,可以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书香之旅”。
清晨八点,太原市文瀛公园内的文瀛城市书屋迎来了当天的首批读者。退休教师文彩君在落地窗边认真地读起了当日的报纸,她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晨练完只能在公园干坐着,时间都浪费了。现在可不一样,书屋开放得早,环境还特别好,看不完的书还能借回家接着看。”在这座书屋,自助借还书机、电子阅读设备摆放整齐。书架上,文学、历史、养生等各类书籍整齐排列。在“今日推荐”板块,展示着《山西红色故事》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读物。据书屋负责人杨耀辉介绍,该书屋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在不同时间段有阅读需求的市民。尤其是周末,这里日均接待读者超200人次,已成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后花园”。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与其他书友交流分享,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万达广场的肆忆城市书屋内,大学生何宏阳刚刚办好借阅卡,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这里的环境特别温馨,活动也很丰富,特别适合我们大学生。”何宏阳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还能参加各种阅读活动,认识新朋友,拓宽自己的视野。工作人员陈志鹏介绍,这座书屋秉持“小而美、就近服务”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读者只需持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就能轻松借阅书籍。书屋还专门设置了舒适的阅读区,并且会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为读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良好平台。
中午时分,在万达广场三层的西西弗书店,午间休息的上班族何娜正在认真翻阅《山西历史地理》。“我就在旁边写字楼上班,中午不想回家,这里既能看书,还有共享办公区,特别方便。”何娜告诉记者。走进这家书店,阅读区、活动区、亲子区划分明确,书籍按照不同主题分区陈列,经典名著与潮流读物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喜好。书店还会定期举办读书会、文化沙龙等活动,同时邀请知名作家、学者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文化氛围浓厚。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热爱阅读的市民,都能在这里享受阅读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位于水西门街的中国农业银行网点,等候区则被巧妙改造成了温馨的“阅读角”。年轻上班族王得将在等待办理业务的同时翻阅等候区的杂志,他感到很惊喜,“以前办业务只能玩手机打发时间,现在居然能看书,时间一下子就过得快多了!”来自农行山西省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全省120个网点打造了“青墨”读书驿站,让山西民众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阅读的乐趣。此外,该行还将金融服务与文化服务有机结合,以提供全新的便民服务体验。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让阅读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
读者心声
阅读习惯的悄然变革
“以前想看书,需要跑大老远,如今,家门口公园里的书屋就能随时‘充电’!”文彩君向记者展示她手机上的借阅记录,一脸自豪。在过去的半年里,她已经阅读了20余本书,阅读范围从历史传记到养生书籍,十分广泛。文彩君感慨:“我年轻时就特别爱读书,但退休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看书。自从家门口的公园书屋开放后,我每天都雷打不动地来‘打卡’两小时,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文彩君的经历,正是城市书屋建设改变阅读方式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城市书房遍布太原,从公园转角到商圈角落,从学校周边到社区深处,市民们的阅读生活更加便捷。
夜幕降临,学府街的求索书店亮起了“温暖”的灯光,山西大学的学生陈雨桐正在这里挑选考研资料,她告诉记者:“这里有24小时自习区和免费考研讲座,对我们‘考研党’来说帮助太大了!在这里学习氛围特别好,效率也提高了很多。”陈雨桐在备考期间,深切感受到了“15分钟阅读圈”带来的便利与高效。“备考期间效率翻倍全靠商圈书屋!”她指着手机上的阅读打卡记录说:“过去在宿舍,总是忍不住刷短视频,浪费了好多时间。现在,我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在附近商圈的书屋学习,日均阅读时长增加到了1小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商圈书屋采用“阅读+咖啡”的创新模式,将阅读与休闲完美结合,同时还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行业分享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在这里,年轻人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拓展朋友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公园的林荫道上,72岁的王大爷正捧着一本《三体》坐在长椅上,不远处停着一辆明黄色的流动图书车。“以前借书得坐两站公交去图书馆,现在遛弯就能顺手借本书,这日子过得跟年轻人刷手机一样方便!”王大爷笑着指了指身后这辆“会移动的知识宝藏”。流动图书车的出现,进一步延伸了“15分钟阅读圈”的服务半径,让阅读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来自太原市图书馆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太原市已建成30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辆流动图书车覆盖全市6个城区,累计服务超过50万人次。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工作人员田昊表示:“我们就是想打破传统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每个想读书的人,都能在15分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书香天地。”
正是这些便利化服务,让如今太原的街头巷尾随时可见人们捧着书本的身影:公园长椅上专注阅读的银发读者、商场的自助图书馆里埋头备考的学生、图书车前兴高采烈讨论故事的小朋友……这座城市的书香,正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倾注”加码
阅读点亮未来
近年来,山西持续发力“15分钟阅读圈”建设,不断提升全民阅读体验感。
在此过程中,各方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必不可少。求索书店的店主王磊告诉记者,多亏了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自己的书店才有更多资金投入到阅读活动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中。来自山西省文旅厅的数据显示,全省已构建起了多元共建共享的阅读生态。截至目前,有3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阅读空间建设,社会资本投入超2.3亿元。这些资金的注入,为“15分钟阅读圈”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田昊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大家在步行或骑行15分钟的范围内就能找到阅读场所,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从全省来看,山西目前已建成120余座图书馆、3200余家实体书店、18800多个农家书屋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切实兑现了“处处有书香”的承诺。
“15分钟阅读圈”的建设,正让更多的山西人从中受益。无论是在城市的繁华区域,还是宁静的社区、美丽的公园,亦或是银行网点等便民场所,人们都能在15分钟内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空间。大量阅读空间的出现,吸引了众多读者,有效提升了全民阅读的参与度,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与便利,为营造书香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全民阅读的氛围日益浓厚。图书馆的人流量不断增多,阅读活动的参与度显著提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积极的转变,从过去的碎片化阅读逐渐向深度阅读迈进。
以全民阅读大会为契机,山西将继续推进“书香山西”的建设,完善阅读服务网络,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让浓浓书香充溢三晋大地。
(白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