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传统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业态革命。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山西的多个文化空间,发现在技术赋能之下,从“云端知识快餐”到数字资源矩阵,再到多元文化场景,从“知识付费”到“场景体验”,从“单一借阅”到“生态闭环”,阅读正从单一的“读书”行为,演变为融合学习、社交、体验的综合生态,阅读服务也正以全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云端革命
重构知识获取方式
作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先行者,帆书(前身为樊登读书)太原运营中心于2015年成立,如今已积累70多万次的会员注册。其核心优势在于将每本经典书籍浓缩为40~60分钟的精华解读,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喜欢阅读的人群,精准解决现代人“没时间读书”的痛点。
“我们的用户中,25~60岁人群占比达80%,女性用户占60%~65%,亲子教育和家庭情感类书籍最受欢迎。”帆书太原运营中心主任杜淑君介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育儿书籍通过帆书创始人樊登的解读,改变了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于帆书给阅读者带来的改变,杜淑君分享了多个真实案例:有大学生通过听书提升面试技巧,成功进入心仪企业;有创业者学习《创始人》后调整生活规划,实现“从月薪3000到年薪百万”的转变;更有家庭因在帆书共同收听育儿书籍,改善亲子关系,形成 “学习型家庭”氛围。
相比之下,山西省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则更具系统性。据山西省图书馆采编部主任蔡艳青介绍,山西省图书馆在2025年完成了20个数字资源的招标采购,其中涵盖知网、万方等学术数据库,以及心语听书、博学易知青少年编程学习平台、4D创作资源库、全息互动资源库、设计师之家资源库等特色数字资源。其中,4D创作资源库利用4D技术,可以通过VR技术让孩子们的涂鸦手绘作品跃然纸上,全息互动资源则融入与动物、植物、天体等元素,加强互动感,让小读者们沉浸其中。
“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同样是山西省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亮点。读者在图书馆内的大屋顶书吧或合作书店(如钟楼书院、晋阳书院、府东书院),只需刷山西省图书馆读者证,即可借阅心仪图书。除此之外,山西省图书馆还推出了更便捷的“晋图飞阅”模式,读者通过山西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微服务大厅,登录线上选书平台,下单后书籍直接快递到家,实现 “云端选书、送书上门”。
同样在进行“云端革命”的还有传统书店,新华书店旗下的太原书城(原新华书店解放路店)如今亦在积极拓展线上业务,其抖音账号运营两年就荣获了“第二届新华书店品牌(强企)活动数字化融媒体建设案例”奖。在直播间内,主播熟练地推荐教育类、儿童阅读类等畅销书籍。据了解,该书店今年还将策划“作家进校园”“新书发布会”等专题直播,将线下活动同步至云端。
“我们的线上销售以正品保障和内容深度为核心,避免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太原有限公司太原书城负责人顾新春表示,其线上平台也会定期推出“名著精读”“晋商文化专题”等系列内容,结合山西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线上阅读场景。
场景再造
阅读空间的无限可能
尽管以线上服务为主,帆书太原运营中心仍十分重视线下场景的情感联结,定期举办书友分享会,围绕亲子教育、职场管理等主题,邀请会员现场交流听书心得。比如,4月25日,帆书创始人樊登就将在太原举办规模达1500人的书友见面会。
山西省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百年图书馆之一,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这里的实体阅读空间仍然是其“主阵地”。
2013年7月1日,山西省图书馆长风新馆在长风商务区“文化岛”正式开馆。长风新馆作为山西省图书馆主馆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27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其位于文源巷的旧馆,也于2014年获批改扩建为山西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
针对中老年读者,山西省图书馆采购大量大字本图书(如《民法典》大字版),并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程,内容涵盖购票、乘车、防电信诈骗等实用技能。“我们还引入云图有声等数字资源,视力较弱的老人可通过“听书”的方式来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蔡艳青介绍,每年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九九重阳节”期间,馆内都会针对老年读者举办诵读会、讲座、观影活动,形成 “银发阅读圈”。
在太原书城,记者也感受到了实体书店的突围之道。这座营业面积多达4000平方米的书店,始终是太原的文化地标。书店二层的阅读服务中心每日都会举办小型读书会,近期正在聚焦的是《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历史类书籍,通过“书中场景还原”“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让阅读从简单的文字浏览变为沉浸式体验。
如今的新华书店,也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阅读空间。这里开设的山西老年大学新华书店分校,设置书法、美术、古筝、声乐等10余个公益班,500余名老年学员在此学习。“每节课仅收5元,国家提供补贴,我们提供场地、管理和服务,山西老年大学负责授课。”顾新春表示,学员作品会定期在书店内展出。春节期间,书店还会组织 “写春联送福”等活动,书店早已成为老年人社交、学习的 “第二课堂”。
此外,新华书店还会与学校深度联动,“新时代作家大讲堂”年均举办20余场,余华、麦家等知名作家陆续在此开讲,活动吸引万名学生参与。针对儿童读者,书店每周六的绘本剧表演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绘本搬上舞台,让孩子们也能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阅读乐趣。
生态融合
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
事实上,听书并非对传统阅读的替代,而是有效补充。杜淑君提到,出版社和书店曾将帆书视为“竞品”,如今却与其成为合作伙伴——樊登解读的书籍,时常会带来纸质书的销量激增,甚至一些未出版的新书也会提前寄送,请樊登解读,使得海量书籍通过云端筛选,成为读者的“知识导航”。
与此同时,线上听书数据同样可以为线下活动提供精准导向。通过分析用户的收听记录,帆书的工作人员发现,山西本土用户对“晋商文化”“家庭教育”等需求突出,遂联合本地专家推出《跟着晋商学管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等线下专题讲座。这种“线上数据收集—线下定制服务—反哺线上内容”的模式,也让诞生于数字时代的帆书服务更“接地气”。
传统的图书馆,同样会将数字资源和纸质书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山西省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423.75万册(件),通过数字资源与阅读活动的结合,实现“1+1>2”的效果,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图书的利用率更高,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坐在山西省图书馆,连接网络,打开雅乐经典视频数据库,无论是时下最火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故事的源头《封神演义》,还是大型动画连续剧《哪吒传奇》,都可以一键解锁,方便快捷。”蔡艳青介绍。
40多年来见证着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老太原人记忆和故事的太原书城,如今同样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线上直播为线下活动引流,线下体验反推线上消费。
太原书城的阅读推广人温亚军介绍:“除了与市内中小学校联合举办活动,我们还与各大出版社、文联、作家协会和省图书馆等合作,共同举办活动,分享资源,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书籍仓库”到“文化枢纽”,数字化变革折射出整个阅读行业的转型轨迹。当阅读突破纸张束缚,当知识服务打破时空界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阅读场所的蜕变,更是一种文化供给方式的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唯一不变的,是对阅读价值的永恒追求。
(金祎袂)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传统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业态革命。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山西的多个文化空间,发现在技术赋能之下,从“云端知识快餐”到数字资源矩阵,再到多元文化场景,从“知识付费”到“场景体验”,从“单一借阅”到“生态闭环”,阅读正从单一的“读书”行为,演变为融合学习、社交、体验的综合生态,阅读服务也正以全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云端革命
重构知识获取方式
作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先行者,帆书(前身为樊登读书)太原运营中心于2015年成立,如今已积累70多万次的会员注册。其核心优势在于将每本经典书籍浓缩为40~60分钟的精华解读,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喜欢阅读的人群,精准解决现代人“没时间读书”的痛点。
“我们的用户中,25~60岁人群占比达80%,女性用户占60%~65%,亲子教育和家庭情感类书籍最受欢迎。”帆书太原运营中心主任杜淑君介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育儿书籍通过帆书创始人樊登的解读,改变了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于帆书给阅读者带来的改变,杜淑君分享了多个真实案例:有大学生通过听书提升面试技巧,成功进入心仪企业;有创业者学习《创始人》后调整生活规划,实现“从月薪3000到年薪百万”的转变;更有家庭因在帆书共同收听育儿书籍,改善亲子关系,形成 “学习型家庭”氛围。
相比之下,山西省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则更具系统性。据山西省图书馆采编部主任蔡艳青介绍,山西省图书馆在2025年完成了20个数字资源的招标采购,其中涵盖知网、万方等学术数据库,以及心语听书、博学易知青少年编程学习平台、4D创作资源库、全息互动资源库、设计师之家资源库等特色数字资源。其中,4D创作资源库利用4D技术,可以通过VR技术让孩子们的涂鸦手绘作品跃然纸上,全息互动资源则融入与动物、植物、天体等元素,加强互动感,让小读者们沉浸其中。
“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同样是山西省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亮点。读者在图书馆内的大屋顶书吧或合作书店(如钟楼书院、晋阳书院、府东书院),只需刷山西省图书馆读者证,即可借阅心仪图书。除此之外,山西省图书馆还推出了更便捷的“晋图飞阅”模式,读者通过山西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微服务大厅,登录线上选书平台,下单后书籍直接快递到家,实现 “云端选书、送书上门”。
同样在进行“云端革命”的还有传统书店,新华书店旗下的太原书城(原新华书店解放路店)如今亦在积极拓展线上业务,其抖音账号运营两年就荣获了“第二届新华书店品牌(强企)活动数字化融媒体建设案例”奖。在直播间内,主播熟练地推荐教育类、儿童阅读类等畅销书籍。据了解,该书店今年还将策划“作家进校园”“新书发布会”等专题直播,将线下活动同步至云端。
“我们的线上销售以正品保障和内容深度为核心,避免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太原有限公司太原书城负责人顾新春表示,其线上平台也会定期推出“名著精读”“晋商文化专题”等系列内容,结合山西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线上阅读场景。
场景再造
阅读空间的无限可能
尽管以线上服务为主,帆书太原运营中心仍十分重视线下场景的情感联结,定期举办书友分享会,围绕亲子教育、职场管理等主题,邀请会员现场交流听书心得。比如,4月25日,帆书创始人樊登就将在太原举办规模达1500人的书友见面会。
山西省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百年图书馆之一,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这里的实体阅读空间仍然是其“主阵地”。
2013年7月1日,山西省图书馆长风新馆在长风商务区“文化岛”正式开馆。长风新馆作为山西省图书馆主馆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27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其位于文源巷的旧馆,也于2014年获批改扩建为山西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
针对中老年读者,山西省图书馆采购大量大字本图书(如《民法典》大字版),并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程,内容涵盖购票、乘车、防电信诈骗等实用技能。“我们还引入云图有声等数字资源,视力较弱的老人可通过“听书”的方式来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蔡艳青介绍,每年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九九重阳节”期间,馆内都会针对老年读者举办诵读会、讲座、观影活动,形成 “银发阅读圈”。
在太原书城,记者也感受到了实体书店的突围之道。这座营业面积多达4000平方米的书店,始终是太原的文化地标。书店二层的阅读服务中心每日都会举办小型读书会,近期正在聚焦的是《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历史类书籍,通过“书中场景还原”“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让阅读从简单的文字浏览变为沉浸式体验。
如今的新华书店,也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阅读空间。这里开设的山西老年大学新华书店分校,设置书法、美术、古筝、声乐等10余个公益班,500余名老年学员在此学习。“每节课仅收5元,国家提供补贴,我们提供场地、管理和服务,山西老年大学负责授课。”顾新春表示,学员作品会定期在书店内展出。春节期间,书店还会组织 “写春联送福”等活动,书店早已成为老年人社交、学习的 “第二课堂”。
此外,新华书店还会与学校深度联动,“新时代作家大讲堂”年均举办20余场,余华、麦家等知名作家陆续在此开讲,活动吸引万名学生参与。针对儿童读者,书店每周六的绘本剧表演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绘本搬上舞台,让孩子们也能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阅读乐趣。
生态融合
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
事实上,听书并非对传统阅读的替代,而是有效补充。杜淑君提到,出版社和书店曾将帆书视为“竞品”,如今却与其成为合作伙伴——樊登解读的书籍,时常会带来纸质书的销量激增,甚至一些未出版的新书也会提前寄送,请樊登解读,使得海量书籍通过云端筛选,成为读者的“知识导航”。
与此同时,线上听书数据同样可以为线下活动提供精准导向。通过分析用户的收听记录,帆书的工作人员发现,山西本土用户对“晋商文化”“家庭教育”等需求突出,遂联合本地专家推出《跟着晋商学管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等线下专题讲座。这种“线上数据收集—线下定制服务—反哺线上内容”的模式,也让诞生于数字时代的帆书服务更“接地气”。
传统的图书馆,同样会将数字资源和纸质书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山西省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423.75万册(件),通过数字资源与阅读活动的结合,实现“1+1>2”的效果,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图书的利用率更高,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坐在山西省图书馆,连接网络,打开雅乐经典视频数据库,无论是时下最火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故事的源头《封神演义》,还是大型动画连续剧《哪吒传奇》,都可以一键解锁,方便快捷。”蔡艳青介绍。
40多年来见证着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老太原人记忆和故事的太原书城,如今同样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线上直播为线下活动引流,线下体验反推线上消费。
太原书城的阅读推广人温亚军介绍:“除了与市内中小学校联合举办活动,我们还与各大出版社、文联、作家协会和省图书馆等合作,共同举办活动,分享资源,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书籍仓库”到“文化枢纽”,数字化变革折射出整个阅读行业的转型轨迹。当阅读突破纸张束缚,当知识服务打破时空界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阅读场所的蜕变,更是一种文化供给方式的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唯一不变的,是对阅读价值的永恒追求。
(金祎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