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8月19日,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2025级900多名新生,踏上了赣州这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开启一场研学实践。
集结瑞金革命旧址 聆听革命号角
研学首日,当车队抵达叶坪革命旧址群,历史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红军烈士墓前,庄严肃穆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个人,学生们怀着崇敬之情,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敬献花篮。
在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有一口水井,当地人又称它“红井”,这不是一口普通的井,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为改变命运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奋斗。红井不仅解决了沙洲坝人民的饮水问题,更成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写照。
于都河畔润初心 勇担复兴使命
东门渡口,情景剧《告别》重现1934年秋天,于都河畔军民依依惜别,“母送子”“妻送郎”“托孤跪别”的场景。纪念馆的专业讲解员,以沉稳而饱含深情的声音,将90年前那个星夜兼程、火把如龙的悲壮场景重现于学生眼前:“……就是在这里,父老乡亲拆下门板、送来粮草,甚至献出生命,硬是在汹涌的于都河上架设起浮桥,送走了踏上长征的亲人红军。”学生们静立河畔,凝望滔滔河水,仿佛能听见当年急促的脚步声与深情的《十送红军》旋律交织回荡,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共鸣悄然升腾。
随后,队伍有序进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内,一件件实物无声胜有声:打满补丁的军装诉说着艰苦卓绝,泛黄的家书字字泣血饱含铁骨柔情,特别是那面由80双草鞋组成的“草鞋墙”,以其最朴素的形态,引发了最强烈的震撼。“每一双草鞋背后,都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彻夜不眠的牵挂与支持。”一位学生在研学手册上郑重写道,“这不仅是行军的工具,更是人民与军队生死相依的铁证!”
到了晚上,全体学生在于都长征大剧院观看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情景剧《长征第一渡》,全剧以于都河上的“长征第一渡”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叙事线索,通过“启程”“离别”“征战”“抵达”“传承”等几个核心篇章,运用超大型舞台机械、全景式多媒体、沉浸式声效和感人至深的戏剧表演,艺术化地再现了那段悲壮而伟大的长征征程。
触摸千年宋城 感悟历史脉络
研学实践不止于回望,更在于感知这片红土地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第三日,学生们走进赣州市博物馆、步入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登郁孤台吟诵辛弃疾诗词,感悟“郁孤台下清江水”的爱国忧思;在八境台俯瞰古城风貌,聆听宋代历史与客家文化的讲解。通过“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地域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穿梭在古老的城墙上,触摸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和谐交融,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如何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持续生长,结出“幸福”的硕果。
三天的研学实践,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也是一次力量的蓄积。本次研学活动走访参观了江西瑞金红色旧址、于都长征第一渡、赣州古城、赣州市博物馆等场所,通过参观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研学导师讲解、观看大型情景剧、聆听老红军讲述革命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学习革命知识,接受思想洗礼,赓续红色血脉,勇担复兴使命。
(伯德教育)
8月17日至8月19日,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2025级900多名新生,踏上了赣州这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开启一场研学实践。
集结瑞金革命旧址 聆听革命号角
研学首日,当车队抵达叶坪革命旧址群,历史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红军烈士墓前,庄严肃穆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个人,学生们怀着崇敬之情,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敬献花篮。
在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有一口水井,当地人又称它“红井”,这不是一口普通的井,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为改变命运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奋斗。红井不仅解决了沙洲坝人民的饮水问题,更成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写照。
于都河畔润初心 勇担复兴使命
东门渡口,情景剧《告别》重现1934年秋天,于都河畔军民依依惜别,“母送子”“妻送郎”“托孤跪别”的场景。纪念馆的专业讲解员,以沉稳而饱含深情的声音,将90年前那个星夜兼程、火把如龙的悲壮场景重现于学生眼前:“……就是在这里,父老乡亲拆下门板、送来粮草,甚至献出生命,硬是在汹涌的于都河上架设起浮桥,送走了踏上长征的亲人红军。”学生们静立河畔,凝望滔滔河水,仿佛能听见当年急促的脚步声与深情的《十送红军》旋律交织回荡,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共鸣悄然升腾。
随后,队伍有序进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内,一件件实物无声胜有声:打满补丁的军装诉说着艰苦卓绝,泛黄的家书字字泣血饱含铁骨柔情,特别是那面由80双草鞋组成的“草鞋墙”,以其最朴素的形态,引发了最强烈的震撼。“每一双草鞋背后,都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彻夜不眠的牵挂与支持。”一位学生在研学手册上郑重写道,“这不仅是行军的工具,更是人民与军队生死相依的铁证!”
到了晚上,全体学生在于都长征大剧院观看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情景剧《长征第一渡》,全剧以于都河上的“长征第一渡”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叙事线索,通过“启程”“离别”“征战”“抵达”“传承”等几个核心篇章,运用超大型舞台机械、全景式多媒体、沉浸式声效和感人至深的戏剧表演,艺术化地再现了那段悲壮而伟大的长征征程。
触摸千年宋城 感悟历史脉络
研学实践不止于回望,更在于感知这片红土地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第三日,学生们走进赣州市博物馆、步入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登郁孤台吟诵辛弃疾诗词,感悟“郁孤台下清江水”的爱国忧思;在八境台俯瞰古城风貌,聆听宋代历史与客家文化的讲解。通过“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地域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穿梭在古老的城墙上,触摸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和谐交融,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如何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持续生长,结出“幸福”的硕果。
三天的研学实践,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也是一次力量的蓄积。本次研学活动走访参观了江西瑞金红色旧址、于都长征第一渡、赣州古城、赣州市博物馆等场所,通过参观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研学导师讲解、观看大型情景剧、聆听老红军讲述革命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学习革命知识,接受思想洗礼,赓续红色血脉,勇担复兴使命。
(伯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