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17日,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与兄弟学校共170余人奔赴福建省龙岩市,从古田到松毛岭,再到永定土楼、长汀古城,完成了一场“红色+生态”的沉浸式研学。暴雨、火把、土墙与城墙上的晚风,把教科书里的名词,翻译成了可触、可痛、可回味的记忆。
踏入古田会议旧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仿佛在眼前重现。然而,天公不作美,暴雨突至,面对暴雨,学生们毫不退缩,迅速撑起雨伞,围成一圈,继续聆听民间艺术家演绎的革命红歌。雨水顺着伞沿滴落,溅起朵朵水花,但大家目光专注,热情不减。有的学生擦了擦模糊的眼镜,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有的学生鞋袜全湿,却依然笔直站立。
沿着松毛岭的崎岖山路,学生们来到了松毛岭郭公寨前线指挥部旧址。讲解员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仿佛将学生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学生们站在旧址前,聆听着讲解员讲述红军战士们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敬意。
随后,学生们重走长征路,在中复村模拟了“红军出征仪式”的情景。虽未着军服,但手中火把点燃的刹那,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瞬间模糊。两队火把依次排开,火焰跳跃着,在空中绘出炽热的轨迹。火把沉重,手臂酸胀,却无人言弃。
这段沉浸式的体验,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手上的酸痛、火光中的温暖与心底燃起的敬意,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在八喜楼,客家十番音乐的悠扬曲调回荡于楼内,尽显客家文化魅力。大夫第的建筑风格兼具南北特色,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彰显客家工匠技艺。学生们走进卧龙书院,沉浸式体验客家书院文化,感受诗礼传家传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长汀古城街头,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古意盎然的画卷之中。
在古城墙上,学生们欣赏着古城夜景,感受着岁月静好,领略着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古田到松毛岭再到长汀,我们把红色基因、客家精神装进了行囊。”一位学生感慨道。此次龙岩研学之旅虽已圆满落幕,但它在学生们心中泛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在古田会议旧址,学生们深刻感悟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力;在松毛岭郭公寨前线指挥部旧址,先辈们的英勇与智慧让学生们钦佩不已;在长汀古城,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令学生们沉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次研学让学生们明白,革命传统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激励前行的力量;客家文化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滋养心灵的甘泉。学生们要将红色基因深植心间,让客家精神融入日常,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这不仅是对先辈的最好告慰,也是学生们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沙珍美)
8月13日至17日,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与兄弟学校共170余人奔赴福建省龙岩市,从古田到松毛岭,再到永定土楼、长汀古城,完成了一场“红色+生态”的沉浸式研学。暴雨、火把、土墙与城墙上的晚风,把教科书里的名词,翻译成了可触、可痛、可回味的记忆。
踏入古田会议旧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仿佛在眼前重现。然而,天公不作美,暴雨突至,面对暴雨,学生们毫不退缩,迅速撑起雨伞,围成一圈,继续聆听民间艺术家演绎的革命红歌。雨水顺着伞沿滴落,溅起朵朵水花,但大家目光专注,热情不减。有的学生擦了擦模糊的眼镜,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有的学生鞋袜全湿,却依然笔直站立。
沿着松毛岭的崎岖山路,学生们来到了松毛岭郭公寨前线指挥部旧址。讲解员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仿佛将学生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学生们站在旧址前,聆听着讲解员讲述红军战士们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敬意。
随后,学生们重走长征路,在中复村模拟了“红军出征仪式”的情景。虽未着军服,但手中火把点燃的刹那,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瞬间模糊。两队火把依次排开,火焰跳跃着,在空中绘出炽热的轨迹。火把沉重,手臂酸胀,却无人言弃。
这段沉浸式的体验,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手上的酸痛、火光中的温暖与心底燃起的敬意,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在八喜楼,客家十番音乐的悠扬曲调回荡于楼内,尽显客家文化魅力。大夫第的建筑风格兼具南北特色,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彰显客家工匠技艺。学生们走进卧龙书院,沉浸式体验客家书院文化,感受诗礼传家传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长汀古城街头,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古意盎然的画卷之中。
在古城墙上,学生们欣赏着古城夜景,感受着岁月静好,领略着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古田到松毛岭再到长汀,我们把红色基因、客家精神装进了行囊。”一位学生感慨道。此次龙岩研学之旅虽已圆满落幕,但它在学生们心中泛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在古田会议旧址,学生们深刻感悟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力;在松毛岭郭公寨前线指挥部旧址,先辈们的英勇与智慧让学生们钦佩不已;在长汀古城,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令学生们沉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次研学让学生们明白,革命传统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激励前行的力量;客家文化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滋养心灵的甘泉。学生们要将红色基因深植心间,让客家精神融入日常,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这不仅是对先辈的最好告慰,也是学生们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沙珍美)